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揭示陆相页岩储层连通孔隙系统的形成机制,指导页岩气高效开发,以川西坳陷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陆相页岩为例,综合运用X衍射、场发射扫描电镜、低温气体吸附、高压压汞和核磁共振冻融等分析测试方法,研究了样品的矿物组分、全孔径分布特征和孔隙连通特征,并分析了孔隙连通性的主控因素.川西坳陷研究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陆相页岩黏土矿物含量最高,石英含量次之;页岩孔径分布复杂,其中中孔最为发育,是孔体积(占87.33%)和比表面积(占49.19%)的主要贡献者;20~50 nm孔隙连通性较好,是研究区须家河组主要的连通孔隙发育区间;须家河组陆相页岩主要发育黏土矿物晶间孔,粒内溶孔较少,基本不发育有机质孔,广泛发育微裂缝,其中黏土矿物晶间孔—微裂缝孔隙组合是研究区主要的连通孔隙类型;黏土矿物及石英等脆性矿物的含量及排列方式控制连通孔隙的发育及分布.基于以上结果总结了陆相页岩连通孔隙的3种潜在发育机制:发育在黏土矿物与脆性矿物基质上的黏土矿物晶间孔—微裂缝组合连通性最好;黏土矿物集合体内的黏土矿物晶间孔连通性次之;有机—黏土复合体内的有机孔—黏土矿物晶间孔连通性最差.
推荐文章
川西坳陷上三叠统层序地层对比研究
四川盆地
西
坳陷
晚三叠世
层序地层
对比
川西坳陷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储层裂缝特征
川西坳陷
晚三叠世
致密砂岩
储集层
裂缝(岩石)特征
天然气
产能
川西坳陷上三叠统层序地层划分新方案
四川盆地
川西坳陷
晚三叠世
地层对比
地层层序
划分
方法
四川类前陆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体系
四川类前陆盆地
晚三叠世
须家河组
古构造格局
沉积体系
沉积相
测井解释
粒度分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陆相页岩储层连通孔隙系统分布与形成机制 ——以川西坳陷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为例
来源期刊 石油实验地质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陆相页岩 孔隙连通性 黏土矿物晶间孔 核磁共振冻融 须家河组 上三叠统 川西坳陷
年,卷(期) 2022,(1) 所属期刊栏目 方法·技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0-179,198
页数 11页 分类号 TE122.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1781/sysydz202201170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陆相页岩
孔隙连通性
黏土矿物晶间孔
核磁共振冻融
须家河组
上三叠统
川西坳陷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石油实验地质
双月刊
1001-6112
32-1151/TE
大16开
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2060号
196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707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4089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