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通过解剖学和临床研究,探讨微创腰椎前路腹膜外入路的理想显露方法。方法:尸体解剖:成人防腐尸体标本21具,行左侧腹直肌旁纵切口掀开三层腹肌,观察腹膜外间隙和腹膜特点,经腹膜外入路显露L 2~S 1节段椎间盘,观察大血管与椎间盘的位置关系。影像学测量:收集100例成人腹部CT扫描,在L 2~S 1节段的腹前壁测量腹膜外脂肪与腹直肌外缘和腹壁中线的距离。收集150例成人腰椎MR检查,在L 2~S 1节段测量大血管与椎间盘前中线的距离。临床应用:采用微创前路腹膜外入路行腰椎融合术56例,男25例,女31例;年龄29~71岁,平均46.3岁。L 2~L 4采用左侧腹直肌旁斜切口,L 4~S 1行正中偏左横切口,长约8 cm,腹膜外入路充分显露椎间盘,切除椎间盘减压后行椎体间融合术,评估手术入路相关并发症。 结果:尸体解剖:L 2~L 4节段在弓状线近侧,腹直肌后鞘与腹膜粘连,分离时易破裂,自腹直肌鞘外缘向外腹膜逐渐变厚并出现腹膜外脂肪。L 4~S 1可经弓状线远侧显露,腹直肌后侧即为腹膜外脂肪,L 4,5需切开弓状线在外侧腹壁延展部,腰大肌内侧有多支髂腰静脉。L 5S 1在血管分叉远侧的右髂总动脉和左髂总静脉之间显露,骶正中血管细小或缺如,交感神经丛偏左侧。影像学测量:腹膜外脂肪在L 2,3、L 3,4、L 4,5节段分别距腹直肌外缘(36.2±9.9)mm、(35.2±11.6)mm、(27.6±11.2)mm,在L 5S 1节段覆盖腹直肌后侧达中线。腹主动脉左缘在L 2,3、L 3,4、L 4,5节段分别距中线(14.9±5.1)mm、(13.9±4.6)mm、(19.7±5.9)mm;下腔静脉在L 2,3、L 3,4节段位于中线右侧,在L 4~5节段跨过中线(4.6±8.7)mm;在L 5S 1节段右髂总动脉和左侧髂总静脉内缘分别距中线(14.6±6.8)mm、(17.6±5.3)mm。临床应用:56例均采用微创前路腹膜外入路顺利充分显露,手术时间70~120 min,平均90 min;术中出血15~70 ml,平均30 ml;1例L 4,5牵拉髂血管时髂腰静脉撕裂,双极电凝止血,均未发生神经或大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 结论:微创腰椎前路腹膜外入路创伤小、显露充分,具有较好的可行性,L 2~4可采用仰卧位左侧腹直肌旁斜切口,L 4~S 1可采用法式体位正中偏左横切口。
推荐文章
上颈椎前路经皮穿刺手术入路的解剖学研究
经皮穿刺
寰枢椎
手术入路
应用解剖
手掌侧单孔入路微创治疗腕管综合征的解剖学研究
手掌侧入路
微创治疗
腕管综合征
解剖学研究
上颈椎侧方入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上颈椎
侧方入路
应用解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微创腰椎前路腹膜外入路的解剖学研究与临床应用
来源期刊 中华骨科杂志 学科
关键词 腰椎 脊柱融合术 最小侵入性外科手术
年,卷(期) 2022,(6)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31-340
页数 10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cn121113-20220123-00043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腰椎
脊柱融合术
最小侵入性外科手术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骨科杂志
半月刊
0253-2352
12-1113/R
大16开
天津市河西区解放南路406号
6-17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489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11116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