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介入治疗前后的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盐城市妇幼保健院心脏内科接受封堵器介入治疗的120例CHD患儿资料.根据CHD缺损类型分为室间隔缺损(VSD)组52例,房间隔缺损(ASD)组38例,动脉导管未闭(PDA)组30例,比较患儿手术治疗前后H-FABP、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MB型(CK-MB)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H-FABP与cTnI、CK-MB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介入治疗后H-FABP升高的影响因素.结果 术后15 min~12 h,各组H-FABP、cTnI和CK-MB水平较术前相比均有显著升高(均P<0.05).H-FABP均于术后4 h达到峰值水平,cTnI和CK-MB于术后12 h达到峰值水平.H-FABP与cTnI和CK-MB峰值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r=0.760、0.707,均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身体质量指数(BMI)<14 kg/m2、病理类型为非ASD、封堵器直径≥10 mm、封堵器释放次数≥3次、手术时间≥60 min、对比剂总量≥2 ml/kg均是CHD患儿介入治疗后H-FABP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H-FABP升高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停留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明显长于H-FABP正常组(均P<0.001),H-FABP预测机械通气时间>48 h、ICU停留时间>3 d、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3 d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2、0.817和0.768(均P<0.001).结论 H-FABP在儿童CHD介入治疗术后早期显著升高,对患儿术后心肌损伤的诊断较传统心肌标志物更具有早期应用价值.其水平升高受到患儿BMI、病理类型、封堵器直径、封堵器释放次数、手术时间和对比剂总量的影响,动态监测H-FABP的水平对于协助判断患儿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等早期预后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有利于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推荐文章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父母焦虑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
父母
焦虑
相关因素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治疗前后生存质量的研究
先天性心脏病
介入治疗
生存质量
儿童
青少年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血清CK-MB分析
先心性心脏病
磷酸肌酸激酶同功酶
心肌损伤
心力衰竭
缺氧
27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ABO血型分析
先天性心脏病
ABO血型
儿童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治疗前后血清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
来源期刊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先天性心脏病 心肌损伤标志物
年,卷(期) 2022,(1)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Clinical Investigation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4-50
页数 7页 分类号 R54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4-8812.2022.01.008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先天性心脏病
心肌损伤标志物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月刊
1004-8812
11-3155/R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大红罗厂街1号
82-662
199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407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1705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