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癌(UPSC)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9例UPSC及38例子宫内膜样腺癌(EAC)患者的MRI表现.结果:UPSC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59.0岁)大于EAC患者(51.8岁);在T2 WI上,UPSC信号较EAC更不均匀(发生率分别为84.21%和44.74%),囊变坏死(分别为42.11%和5.26%)、出血(分别为21.05% 和0)的发生率更高,且病灶中可见小梁样低信号影(发生率分别为31.58%和0);UPSC的ADC值较EAC低,两者分别为(0.68±0.15)、(0.84±0.15)×10-3 mm2/s;UPSC的≥1/2肌层浸润深度比例较EAC高(分别为57.89%和42.11%);UPSC以进行性强化为主(84.21%),而EAC以早期强化为主(78.95%);以上结果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UPSC与EAC病灶的最大径均值分别为(5.1±3.8)、(3.2±1.9)cm,两者的病灶形态均以肿块型为主,强化程度均以中度-明显强化为主,以上结果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相对于EAC,UPSC具有肌层浸润程度深,病灶内易囊变坏死及出血,并可见特异性小梁状短T2信号结构,DWI上扩散受限更明显,增强呈进行性强化等MRI表现.
推荐文章
子宫内膜乳头状浆液性癌的研究进展
子宫内膜肿瘤
非激素依赖性肿瘤
综述文献
妇科浆液性乳头状恶性肿瘤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及意义
细胞粘附分子
妇科浆液性乳头状腺癌
子宫内膜息肉与早期子宫内膜癌的MRI信号特征分析
子宫内膜息肉
子宫内膜癌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癌与内膜样腺癌MRI 检查结果分析
子宫内膜肿瘤
癌,乳头状
核磁共振成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癌的MRI表现
来源期刊 放射学实践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癌 子宫内膜样腺癌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年,卷(期) 2022,(1) 所属期刊栏目 腹部影像学|Original Articles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4-89
页数 6页 分类号 R737.33|R445.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609/j.cnki.1000-0313.2022.01.015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子宫内膜肿瘤
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癌
子宫内膜样腺癌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放射学实践
月刊
1000-0313
42-1208/R
16开
武汉解放大道1095号同济医院内
38-122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928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4478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