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介绍基于CTA的精准皮瓣外科理念及方法,并探讨其初步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基于CTA精准皮瓣外科的基本理论为以CTA高通量数据为基础,全面评估创面和潜在供区,选择适合创面修复的最佳方案。回顾性收集2014年8月至2018年12月基于CTA的精准皮瓣外科理念指导下治疗的177例患者资料,其中男131例,女46例;年龄平均39.5岁(范围7~72岁)。组织缺损部位分别是:足踝部74例,手腕部64例,小腿15例,前臂及上臂11例,大腿及会阴区7例,面颈部5例,腹部1例。创面面积2 cm×1 cm~65 cm×50 cm。按照基于CTA精准皮瓣外科的技术方法评价受区和供区,选择最佳皮瓣修复创面。记录术中观察和术后随访结果、包括皮瓣类型、结果及并发症等。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英国医学研究会感觉评定标准、血液循环评价指标等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所有创面均按CTA精准皮瓣外科理念选择最佳皮瓣并顺利完成设计和切取。共切取皮瓣181块,其中游离皮瓣125例,带蒂皮瓣56例。皮瓣面积为4 cm×3 cm~40 cm×8 cm。术后165例完全成活,7例完全坏死,9例部分坏死;皮瓣成活共174例。术后随访平均9.2个月(范围6~60个月)。术后臃肿53例,余并发症7例。末次随访,仅6例受区有轻度疼痛,VAS评分为1~3分。皮瓣感觉均有部分恢复,根据英国医学研究会感觉评定标准,S2级68例,S3级106例。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的血液循环评价指标,优171例,良3例。结论:基于CTA的精准皮瓣外科理念能有效指导皮瓣外科手术,实现创面的精准修复。
推荐文章
CTA与螺旋桨皮瓣技术在额部皮瓣中的应用
额部皮瓣
CT血管造影
螺旋桨皮瓣
面颈部
胫前动脉踝上皮支皮瓣的显微外科解剖
外科皮瓣
胫前动脉
踝上皮支
显微外科解剖
耳后皮瓣血管的显微外科解剖学基础
颞浅动脉
耳后动脉
耳后皮瓣
血管吻合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CTA精准皮瓣外科的理念与初步实践
来源期刊 中华骨科杂志 学科
关键词 外科皮瓣 软组织损伤 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术 精准医学
年,卷(期) 2022,(6)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65-373
页数 9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cn121113-20211119-00669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外科皮瓣
软组织损伤
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术
精准医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骨科杂志
半月刊
0253-2352
12-1113/R
大16开
天津市河西区解放南路406号
6-17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489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11116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