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退变性脊柱侧凸(degenerative scoliosis,DS)接受经骶2骶髂螺钉(second sacralalar-iliac,S 2AI)固定术后随访期间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的变化,并分析与PI变化的可能相关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11月至2017年1月期间80例接受S 2AI螺钉固定技术进行骨盆固定,且至少随访2年的DS患者病历资料,男30例(37.5%)、女50例(62.5%),年龄为(55.3±16.2)岁(范围38~73岁),随访时间为(34.6±8.7)个月(范围24~96个月)。根据术后即刻PI的变化将患者分为两组:PI降低<5°或升高(PI稳定组),共31例,男29例(93.5%)、女2例(6.5%),年龄(59.4±11.3)岁;PI下降>5°(PI活动组),共49例,男1例(2.0%)、女48例(98.0%),年龄(51.7±12.9)岁。在手术前后及术后2年测量以下影像学参数:PI、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倾斜角(pelvictilt,PT)、PI-LL、脊柱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 SVA)。临床疗效评价采用脊柱侧凸研究学会-22简明量表调查问卷(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 questionnaires-22,SRS-22),并记录患者术中及术后随访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随访期间PI的变化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术前影像学参数及SRS-22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PI稳定组31例(38.8%),PI从45.7°±11.4°降至45.3°±1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另49例(61.2%)为PI活动组,PI从51.6°±14.5°下降至40.9°±14.0°。末次随访时PI活动组中24例(49%)PI恢复(PI恢复组),增加幅度>5°;余25例(51%)无增加(PI保持组),平均ΔPI变化为-4.2°。分层分析显示PI恢复组与PI保持组的ΔPI、术后PI、术后PT和年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前PI、术后PI、术后PT、术后PI-LL与末次随访时的ΔPI明显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PI是相关因素( OR=0.87, P=0.024)。 结论:DS患者应用S 2AI螺钉固定技术进行骨盆固定术后即刻超过50%患者会发生PI下降,在术后至少2年的随访期间发生PI明显改变的患者中49%的患者存在PI恢复。较低的术前PI、术后PI和PT与PI的恢复密切相关。
推荐文章
CT辅助导航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路径
骶髂关节
骨盆骨折
修复手术
多层螺旋CT
体表定位
螺钉固定
经第2骶椎骶髂螺钉治疗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后凸的临床效果观察
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后凸
骶髂螺钉
第2骶椎
生活质量
功能障碍
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骶髂关节
骨盆
骶髂螺钉
应用解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退变性脊柱侧凸经骶2骶髂螺钉固定术后骨盆入射角的动态变化
来源期刊 中华骨科杂志 学科
关键词 脊柱侧凸 骨盆 骶髂关节 骨螺丝 脊柱融合术
年,卷(期) 2022,(7) 所属期刊栏目 脊柱外科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37-444
页数 8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cn121113-20211219-00723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脊柱侧凸
骨盆
骶髂关节
骨螺丝
脊柱融合术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骨科杂志
半月刊
0253-2352
12-1113/R
大16开
天津市河西区解放南路406号
6-17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489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11116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