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探明秸秆还田后土壤团聚体与有机碳的变化特征和作用机制,依托2019年布设于甘肃省定西市李家堡镇的不同秸秆还田试验,设置两种秸秆类型:小麦秸秆和玉米秸秆,秸秆还田量分别为:0(CK)、3500(低量)、7000(中量)、14000 kg·hm-2(高量),研究了秸秆还田对陇中黄土高原旱作农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以>0.25 mm团聚体为主,且随土层加深粒径逐渐增大,水稳性团聚体均与之相反;秸秆还田较不还田处理的机械稳定性和水稳性<0.25 mm粒级团聚体含量分别降低了3.53%~21.74%和2.73%~8.95%,土壤机械稳定性和水稳性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的提升幅度最大分别达到16.29%、30.12%和20.93%、12.12%,团聚体破碎率PAD降低了2.53%~13.23%,在中量秸秆还田时效果最好,且玉米秸秆比小麦秸秆效果更明显.秸秆还田提升了土壤有机碳含量,且在表层土壤秸秆还田量越高,对土壤有机碳的提升效果越显著,其中玉米秸秆高量还田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含量较CK显著提高了31.37%;下层土壤小麦和玉米秸秆分别在中量和高量还田下对土壤有机碳含量提升幅度最大,较CK分别显著提高了29.85%和36.31%.相关性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土壤有机碳与机械稳定性和水稳性团聚体的稳定指数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而PAD与土壤有机碳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土壤有机碳与GMD的拟合方程更适合描述土壤有机碳与团聚体稳定性间的关系.综上,本研究认为在玉米秸秆还田量为7000 kg·hm-2时最适宜改良土壤团聚体结构和提升土壤固碳潜力,有效改善土壤质量.
推荐文章
不同秸秆还田模式下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的分布及其氧化稳定性研究
秸秆还田
水稳性团聚体
有机碳
氧化稳定性
秸秆还田对麦玉系统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的影响
秸秆还田
有机碳官能团
小麦-玉米轮作
有机碳稳定性
秸秆还田对植烟土壤有机质及团聚体特征的影响
秸秆还田
土壤团聚体
平均重量直径
几何平均数
分形维数
秸秆还田对宁南旱作农田土壤活性有机碳及酶活性的影响
秸秆还田
宁南旱区
活性有机碳
土壤酶活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秸秆还田量对陇中旱作麦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来源期刊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秸秆还田量 土壤团聚体 土壤有机碳 旱作麦田
年,卷(期) 2022,(2) 所属期刊栏目 旱区生态及资源利用|Ecology and Resource Utilization in Arid Areas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32-239,249
页数 9页 分类号 S152|S19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7606/j.issn.1000-7601.2022.02.28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秸秆还田量
土壤团聚体
土壤有机碳
旱作麦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双月刊
1000-7601
61-1088/S
大16开
陕西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校区1-14号信箱
52-97
198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188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74833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Gansu Province
官方网址:http://www.nwnu.edu.cn/kjc/glbf/gsshzrkxjjzxglbf.htm
项目类型:
学科类型: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