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探明西南地区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稻麦轮作紫色土有机碳组分和碳循环相关水解酶活性的影响,依托重庆北碚29年稻麦轮作紫色土长期定位试验,选取不施肥(CK)、单施氮磷钾肥(NPK)、有机无机配施(NPKM)、秸秆还田配施含氯化肥[(NPK)clS]和秸秆还田配施无机肥(NPKS)5个处理,测定土壤各组分有机碳含量及与土壤碳循环相关的水解酶活性并分析两者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长期施肥(NPK、NPKM和NPKS)显著提高土壤总有机碳和不同组分有机碳含量,各施肥处理土壤总有机碳含量较CK提升11.6%~40.2%,其中以NPKS处理的提升效果最佳;cPOC、i_POC和M_s+c与总有机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其中粗颗粒有机碳(cPOC)组分对土壤碳库变化反应最敏感,土壤总有机碳每提升1个单位有0.4个单位的碳保存于cPOC中.在化学保护、物理保护和未受保护三大有机碳库中,化学保护有机碳库是紫色土有机碳的主要固存组分,平均占66.1%;土壤有机碳在不同碳库的分配受施肥影响,NPKM和NPKS处理土壤未受保护有机碳和物理保护有机碳的分配比例较CK处理显著升高,增幅为10.1%~24.1%.施肥显著提高土壤碳循环水解酶活性,与CK相比,NPKM和NPKS处理的土壤α—葡萄糖苷酶(AG)、β—葡萄糖苷酶(BG)和 β—木糖苷酶(BDX)活性提高14.5%~89.1%,提升效果最佳;水解酶(AG、BG和BDX)活性与土壤未受保护有机碳呈显著正相关.综上,有机无机配施是提升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土壤碳循环相关水解酶活性的最佳培肥措施.
推荐文章
稻麦轮作下紫色土有机碳活性及其对长期不同施肥的响应
土壤有机碳
活性有机碳
碳库管理指数
长期施肥
稻麦轮作
水稻土
长期施肥对紫色土农田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
土壤动物
施肥方式
主成分分析
紫色土
长期施肥对紫色土旱坡地团聚体与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长期施肥
团聚体
颗粒态有机碳
旱坡地
紫色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长期施肥对稻麦轮作紫色土有机碳组分及酶活性的影响
来源期刊 水土保持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长期施肥 紫色土 物理分组 有机碳组分 水解酶活性
年,卷(期) 2022,(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92-299
页数 8页 分类号 S153.6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870/j.cnki.stbcxb.2022.02.037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长期施肥
紫色土
物理分组
有机碳组分
水解酶活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水土保持学报
双月刊
1009-2242
61-1362/TV
大16开
陕西杨陵区西农路26号
52-150
198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614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14651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