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明确引起玉米穗腐病病原菌的镰孢菌类型,采用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按照科赫氏法则(Koch's rule)对其进行致病性测定,并从最适碳源、氮源、培养温度、pH、光照和致死温度等方面分析其生物学特性.结果 表明,玉米穗腐病的致病菌为新知镰孢(Fusarium andiyazi),菌丝生长最适碳源是可溶性淀粉,产孢最适碳源是半乳糖,最适氮源是酵母浸粉,生长温度范围为15~35℃,最适温度为30℃,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适pH为7~12.菌株在任何光照条件下均能生长和产孢,其中连续光照条件促进分生孢子的产生.病原菌菌丝致死温度为65℃,孢子致死温度60℃.该结果为玉米穗腐病的防治和抗性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推荐文章
山西省玉米穗腐病病原镰孢菌的分离与鉴定
玉米穗腐病
病原菌
分离纯化
形态学鉴定
致病性测定
灯台树叶枯病病原菌的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灯台树
病原菌鉴定
芜菁链格孢
生物学特性
蕨麻根腐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蕨麻
镰刀菌属
病原真菌
生物学特性
越橘圆斑病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越橘
石楠拟盘多毛孢
病原鉴定
生物学特性
室内毒力测定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玉米穗腐病病原菌新知镰孢的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
来源期刊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玉米穗腐病 新知镰孢 生物学特性
年,卷(期) 2022,(2) 所属期刊栏目 动植物健康|ANIMAL AND PLANT HEALTH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5-151
页数 7页 分类号 S43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304/j.nykjdb.2020.1020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玉米穗腐病
新知镰孢
生物学特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月刊
1008-0864
11-3900/S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
82-245
199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698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34539
相关基金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
官方网址:
项目类型:
学科类型: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