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下经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transforaminal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 t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天玑 TM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下tPELD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14例连续病例的病历资料(机器人组),男7例,女7例;年龄为(46.6±14.8)岁(范围16~72岁)。机器人组在术中获取实时三维影像并在机器人系统内规划穿刺路径,再由机械臂引导术者进行精准穿刺和工作通道建立完成手术。选取同期接受传统"C"型臂X线透视辅助下tPELD手术的25例连续病例作为对照组,年龄(45.5±13.7)岁(范围16~68岁)。所有患者均完成至少12个月的随访。主要观察指标为术中透视次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Oswestry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以及采用改良Macnab分级评估临床疗效,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布、腰椎间盘突出类型、手术节段、术前VAS和ODI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机器人组除1例由于技术原因术中转为开放手术外,余13例均成功完成机器人辅助tPELD手术。机器人组术中透视(8.8±5.5)次明显低于对照组(21.3±8.3)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842, P< 0.01)。机器人组术后即刻VAS为(2.85±1.79)分,末次随访时为(1.50±1.04)分均较术前(7.62±0.92)分有明显下降( F=69.747, P< 0.01);末次随访时ODI为18.89%±12.16%较术前71.19%±12.12%有明显下降( t=15.430, P< 0.01)。两组间术后即刻VAS( t=0.568, P=0.574)、末次随访VAS( t=0.713, P=0.481)及末次随访ODI( t=0.171, P=0.865)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分级优良率机器人组92.30%,对照组84.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517, P=0.472)。两组均未出现神经根损伤、硬膜损伤、颅内压升高等严重并发症,机器人组出现复发1例(复发率7.7%),对照组出现复发2例(复发率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001, P=0.973)。 结论:机器人辅助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技术能够协助术者简单、准确、安全地建立工作通道,并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推荐文章
后路腰椎间盘镜与传统开放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Meta分析
腰椎间盘镜
开放椎间盘切除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Meta分析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保留肾单位肾部分切除术的初步经验(附4例报告)
肾肿瘤
机器人
外科手术
腹腔镜检查
肾部分切除术
120例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病人的护理
肾肿瘤
肾部分切除术
机器人
腹腔镜
护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机器人辅助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的初步疗效报告
来源期刊 中华骨科杂志 学科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移位 椎间盘切除术,经皮 机器人 内窥镜检查
年,卷(期) 2022,(2)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4-92
页数 9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cn121113-20211120-00670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腰椎
椎间盘移位
椎间盘切除术,经皮
机器人
内窥镜检查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骨科杂志
半月刊
0253-2352
12-1113/R
大16开
天津市河西区解放南路406号
6-17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489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11116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