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次氯酸对大肠埃希菌生物膜的作用及其对大肠埃希菌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从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40医院5个临床科室2019年9—12月25例患者(男16例、女9例,年龄32~67岁)送检标本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菌株中细菌生物膜形成能力最强的1株菌进行实验研究。将大肠埃希菌分别与162.96、81.48、40.74、20.37、10.18、5.09、2.55、1.27、0.64、0.32 μg/mL的次氯酸共培养,筛选次氯酸最低杀菌浓度(MBC);将大肠埃希菌与筛选的MBC次氯酸分别作用2、5、10、20、30、60 min,筛选次氯酸的最短杀菌时间。分别于培养6、12、24、48、72、96 h,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大肠埃希菌生物膜形成情况。大肠埃希菌培养72 h后,分别加入1、2、4、8、16倍MBC的次氯酸,筛选次氯酸对大肠埃希菌的最低生物膜清除浓度(MBEC)。于大肠埃希菌中分别加入1、2、4、8倍MBEC的次氯酸及无菌生理盐水,作用10 min后,采用活/死细菌染色试剂盒检测活、死细胞数,并计算死菌率(样本数为5)。2020年1—12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40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收治41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感染创面患者,对其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次氯酸组21例[男13例、女8例,年龄(46±14)岁]和聚维酮碘组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45±19)岁]。2组患者分别用100 μg/mL次氯酸、50 mg/mL聚维酮碘溶液浸透的无菌纱布湿敷,每天换药1次。首次换药前、第10天换药时,取创面及创缘组织,采用琼脂培养法培养细菌并定量分析组织细菌量。首次换药前和第3、7、10天换药时,肉眼观察创面渗出量和肉芽组织生长情况并评分。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Dunnett- t检验、独立样本 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Wilcoxon符号秩检验、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 结果:次氯酸对大肠埃希菌的MBC为10.18 μg/mL,MBC的次氯酸对大肠埃希菌的最短杀菌时间为2 min。培养6、12 h,大肠埃希菌处于完全游离状态;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大肠埃希菌逐渐聚集、黏附,至培养72 h形成成熟的生物膜。次氯酸对大肠埃希菌的MBEC为20.36 μg/mL。与1、2、4、8倍MBEC的次氯酸作用10 min后,大肠埃希菌死菌率均明显高于与无菌生理盐水作用10 min后( t值分别为6.11、25.04、28.90、40.74, P<0.01)。第10天换药时,次氯酸组患者创面组织细菌量为2.61(2.20,3.30)×10 4集落形成单位(CFU)/g,明显少于聚维酮碘组的4.77(2.18,12.48)×10 4 CFU/g( Z=2.06, P<0.05);次氯酸组和聚维酮碘组患者创面组织细菌量均明显少于首次换药前的2.97(2.90,3.04)×10 6、2.97(1.90,7.95)×10 6 CFU/g( Z值分别为4.02、3.92, P<0.01)。第10天换药时,次氯酸组患者创面渗出量评分明显低于聚维酮碘组( Z=2.07, P<0.05)。与首次换药前比较,次氯酸组患者第7、10天换药时创面渗出量评分均明显降低( Z值分别为-3.99、-4.12, P<0.01),聚维酮碘组患者第7、10天换药时创面渗出量评分均明显降低( Z值分别为-3.54、-3.93, P<0.01)。第10天换药时,次氯酸组患者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评分明显高于聚维酮碘组( Z=2.02, P<0.05)。与首次换药前比较,次氯酸组患者第7、10天换药时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评分均明显升高( Z值分别为-3.13、-3.67, P<0.01),聚维酮碘组患者第7、10天换药时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评分均明显升高( Z值分别为-3.12、-3.50, P<0.01)。 结论:次氯酸对游离状态和生物膜状态的大肠埃希菌均有杀灭作用,低浓度的次氯酸对成熟的大肠埃希菌生物膜可起到快速杀菌作用,且次氯酸浓度越高,杀菌效果越好。100 μg/mL次氯酸能有效减少患者大肠埃希菌感染创面的细菌负荷,表现为创面渗出的减少、间接促进肉芽组织生长,较传统外用抗菌剂聚维酮碘疗效更好。
推荐文章
亚抑菌浓度环丙沙星对泌尿系统感染大肠埃希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大肠埃希菌
环丙沙星
亚抑菌浓度
泌尿系统感染
生物膜
大肠埃希菌生物膜形成与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大肠埃希菌
生物膜
感染
耐药
产ESBLs大肠埃希菌医院内感染66例临床分析
大肠埃希菌
超广谱β一内酰胺酶
某院大肠埃希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大肠埃希菌
耐药率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抗菌药物
分布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次氯酸对大肠埃希菌生物膜的作用及大肠埃希菌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
来源期刊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学科
关键词 次氯酸 大肠杆菌 生物膜 感染性创面
年,卷(期) 2022,(3)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42-250
页数 9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201112-00471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次氯酸
大肠杆菌
生物膜
感染性创面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烧伤杂志
月刊
1009-2587
50-1120/R
大16开
重庆市沙坪坝区高滩岩正街
78-131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698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2805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