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比较瘢痕疙瘩患者的瘢痕疙瘩与其周围正常皮肤的皮肤水屏障功能的差异并初步探索相关机制。方法:采用横断面观察性研究方法。2020年10月—2021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接诊3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瘢痕疙瘩患者,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20~48岁。接诊当日采用多功能皮肤测试仪测定30例患者瘢痕疙瘩皮肤及其周围正常皮肤的经皮水分丢失(TEWL)。对5例患者瘢痕疙瘩修复术后的瘢痕疙瘩皮肤及其周围正常皮肤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测表皮厚度,取其中3例患者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瘢痕疙瘩皮肤及正常皮肤细胞角蛋白10、内披蛋白和聚丝蛋白的表达。对数据行配对样本 t检验或独立样本 t检验。 结果:接诊当日,30例患者瘢痕疙瘩皮肤TEWL为9.0(6.9,13.4)g·m -2·h -1,正常皮肤的TEWL为8.1(6.4,18.1)g·m -2·h -1,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44, P>0.05)。瘢痕疙瘩修复术后,5例患者瘢痕疙瘩皮肤表皮厚度为(194±44)μm,明显厚于正常皮肤的(44±11)μm( t=6.88, P<0.01);且瘢痕疙瘩区域均存在角质形成细胞(KC)数量增多、正常皮肤的表皮脊结构缺乏、表皮明显增厚等现象。瘢痕疙瘩修复术后,3例患者瘢痕疙瘩皮肤细胞角蛋白10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皮肤( t=8.50, P<0.01),而瘢痕疙瘩皮肤表皮的内披蛋白和聚丝蛋白表达均与正常皮肤相近( t值分别为0.07、0.96, P>0.05)。 结论:瘢痕疙瘩患者瘢痕疙瘩皮肤组织中存在KC增多、表皮增厚的现象,但瘢痕疙瘩区域的水屏障功能与周围正常皮肤组织相近,TEWL可能并不是影响瘢痕疙瘩持续发展的主要机制。
推荐文章
瘢痕疙瘩的放射治疗
瘢痕疙瘩
放射疗法
X线
电子线
近距离放射疗法
瘢痕疙瘩周围皮肤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瘢痕疙瘩
周围皮肤
成纤维细胞
脱噬作用(凋亡)
曲安奈德局部注射治疗瘢痕疙瘩34例报告
瘢痕疙瘩
曲安奈德
瘢痕内注射
瘢痕疙瘩p53基因检测试剂盒的临床实验
瘢痕疙瘩
p53基因
遗传易感性
试剂盒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瘢痕疙瘩患者瘢痕疙瘩与其周围正常皮肤水屏障功能的差异及其相关机制
来源期刊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学科
关键词 瘢痕疙瘩 表皮 皮肤水屏障功能 角质形成细胞 经皮水分丢失
年,卷(期) 2022,(1)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3-68
页数 6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210427-00156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瘢痕疙瘩
表皮
皮肤水屏障功能
角质形成细胞
经皮水分丢失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烧伤杂志
月刊
1009-2587
50-1120/R
大16开
重庆市沙坪坝区高滩岩正街
78-131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698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2805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