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医学时代的发展,推动了病理研究的深入,临床对病理报告中信息内涵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需要能够指导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的病理指标.早在1982年,美国解剖和外科病理主任协会(Association of Directors of Anatomic and Surgical Pathology,ADASP)就指出,对于各种类型肿瘤报告的客观要求,是以统一的形式按照完整性、术语化以及序列化的原则来表示[1].因此,推动实施肿瘤病理报告标准化,与时俱进不断深化和细化,使病理报告既有写实性、依靠性,更有前瞻性、引导性,一直是临床病理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和工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