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针对西北干旱草原区天然草地退化、水土流失严重以及人工草地生产力低下等问题,研究种植模式和水氮调控对牧草产量、品质和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获得高产高效的草地管理模式.以3年生紫花苜蓿和无芒雀麦(2018年播种)为试验材料,分析种植模式(无芒雀麦与苜蓿混播D1,无芒雀麦单播D2)、施氮(纯氮)量(N1:60 kg/hm2;N2:120 kg/hm2)和灌水量(以灌水下限占田间持水量θf的百分比计,轻度亏水65%θf、中度亏水55%θf、重度亏水45%θf分别记为W1、W2、W3,灌水上限均为85%θf)3个因素对牧草产量、品质和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增加灌水量和施氮量有利于牧草株高和茎粗的生长,与W3N1处理相比,W1N2处理混播苜蓿、混播无芒雀麦和单播无芒雀麦三茬平均株高分别增加27.41%,20.26%和26.55%,茎粗分别增加11.32%,4.11%和20.98%;混播对无芒雀麦株高有促进作用,对茎粗有抑制作用.(2)灌水量和施氮量的增加有利于提高牧草产量和品质,W1N2处理牧草年产量和粗蛋白(CP)含量最高,与W3N1处理相比,W1N2处理下混播牧草年产量、CP含量分别增加42.16%,27.00%,单播牧草年产量、CP含量分别增加38.59%,37.26%,混播牧草ADF和NDF分别降低19.56%和33.86%,单播牧草ADF和NDF分别降低21.29%和25.53%.(3)随着灌水量的增加,IWUE和WUE减小,PPFPN增大;增加施氮量,混播模式IWUE、WUE和PFPN均减小,单播模式IWUE和PFPN减少,WUE增大.(4)基于主成分分析得出,混播模式轻度亏水(灌水下限65%θf)高氮量(120 kg/hm2)处理综合得分最高,为适宜的水氮管理模式.研究结果可为西北干旱半干旱草原区牧草的种植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推荐文章
苜蓿混播方式及比例对混播草地生产力和稳定性的影响
禾豆混播
牧草产量
种间相容性
群落稳定性
模糊综合评价
不同混播方式下苜蓿+无芒雀麦人工草地生产力动态研究
苜蓿+无芒雀麦人工草地
同行混播
问行混播
生产力动态
种问竞争
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不同栽培模式下土壤团聚体形态结构、组成及有机碳特征
土壤学
栽培模式
土壤团聚体
有机碳
分形维数
相关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无芒雀麦与苜蓿混播草地生产力提升的水氮调控模式
来源期刊 水土保持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水氮调控 喷灌 豆禾混播 产量 品质 主成分分析
年,卷(期) 2022,(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22-330
页数 9页 分类号 S54|S274.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870/j.cnki.stbcxb.2022.02.041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水氮调控
喷灌
豆禾混播
产量
品质
主成分分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水土保持学报
双月刊
1009-2242
61-1362/TV
大16开
陕西杨陵区西农路26号
52-150
198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614
总下载数(次)
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