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观察逍遥散对卒中后抑郁大鼠的治疗机制.[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逍遥散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其余各组大鼠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制作卒中模型,7 d后再采用社会隔离+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UMS)方法制备卒中后抑郁模型.造模同时,逍遥散低、中、高剂量组给予4.5、9、18 g·kg-1·d-1(生药)逍遥散煎剂灌胃,正常组、模型组每天灌胃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连续给药6周.给药结束后,Zea-Longa法评价大鼠神经功能损伤情况;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大鼠脑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变化;尼氏染色法观察脑神经细胞凋亡情况;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检测血清一氧化氮合酶(iNO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及脑组织五羟色胺(5-HT)及其代谢物五羟吲哚丁酸(5-HIAA)的含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m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谷氨酸转运体1(GLT-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Caspase通路相关蛋白(Caspase-9、Caspase-3及其剪切体)表达水平.[结果](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逍遥散中、高剂量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P<0.05).(2)模型组脑组织发生明显病理损伤,无尼氏小体,而逍遥散中、高剂量组脑组织形态结构及尼氏小体较模型组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3)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iNOS、TNF-α、IL-10含量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逍遥散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iNOS、TNF-α含量降低及IL-10含量升高(P<0.05).(4)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组织5-HT、5-HIAA含量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逍遥散中、高剂量组大鼠脑组织5-HT、5-HIAA含量升高(P<0.05).(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组织GLT-1、BDNF表达水平降低(P<0.05),Caspase-9剪切蛋白、Caspase-3剪切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逍遥散中、高剂量组大鼠脑组织GLT-1、BDNF表达水平升高(P<0.05),Caspase-9剪切蛋白、Caspase-3剪切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组织SOD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MDA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逍遥散中、高剂量组大鼠脑组织SOD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MDA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逍遥散可通过抑制卒中后抑郁大鼠神经细胞凋亡、改善免疫功能和氧化应激损伤发挥抗抑郁作用.
推荐文章
丹栀逍遥散加味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疗效观察
丹栀逍遥散加味
百优解
卒中后抑郁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逍遥散配合帕罗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症52例
脑卒中/并发症
抑郁症/中西医结合疗法
逍遥散/治疗应用
帕罗西汀/治疗应用
逍遥散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及对血清 Hcy 、M crp 水平的影响
抑郁障碍/中西医结合疗法
卒中
逍遥散
艾司西酞普兰
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缺血性卒中后抑郁30例
丹栀逍遥散加减
卒中后抑郁症
中西医结合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逍遥散对卒中后抑郁大鼠的治疗机制研究
来源期刊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逍遥散 卒中 抑郁 凋亡 氧化应激 免疫 大鼠
年,卷(期) 2022,(5) 所属期刊栏目 中药药理与质量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35-1142
页数 8页 分类号 R285.5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359/j.cnki.gzxbtcm.2022.05.025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逍遥散
卒中
抑郁
凋亡
氧化应激
免疫
大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月刊
1007-3213
44-1425/R
大16开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广州大学城外环东路232号,广州中医药大学办公楼629室
46-275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941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4177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