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从解剖着手,提出完全切断鼻后神经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方法——蝶腭神经血管束离断技术,并探讨该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疗效。方法:于中日友好医院耳鼻喉解剖实验室解剖2例(4侧)新鲜尸头,采用内镜经鼻经中鼻道入路完成蝶腭神经血管束切断术,观测手术入路中相关干性颅面骨的结构。选取于2019年2月1日至2021年6月10日就诊于中日友好医院耳鼻咽喉科的变应性鼻炎患者12例,采用完全离断蝶腭神经血管束技术完成鼻后神经切断术,术后随访1年。随访过程中2例患者失访,完成随访的10例患者中男4例,女6例,年龄29~69岁。应用症状视觉模拟量表(VAS)及鼻结膜炎生活质量调查问卷(rhinoconjunctivitis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RQLQ)评估手术疗效。采用SPSS 2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于解剖过程中获得该入路的重要解剖标志,如筛嵴、蝶腭孔/切迹、腭骨眶突和腭骨蝶突。10例患者术后鼻部、眼部、咽部、耳部、全身症状及总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鼻部(2.50±1.70)分比(6.47±2.17)分,眼部(1.15±0.89)分比(3.60±2.57)分,咽部(1.30±1.36)分比(4.25±3.64)分,耳部(1.10±1.03)分比(2.67±2.00)分,全身(1.08±1.24)分比(3.60±1.17)分,总分(7.13±4.31)分比(20.58±9.05)分,
P值均<0.05]。RQLQ评分的睡眠、鼻部、眼部、实际问题、情感、活动6个项目得分和总分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睡眠(0.80±0.69)分比(2.93±1.33)分,鼻部(1.38±1.18)分比(3.93±1.50)分,眼部(0.58±0.66)分比(1.80±1.25)分,实际问题(1.10±1.22)分比(3.03±1.84)分,情感(1.00±1.81)分比(2.58±2.00)分,活动(2.77±2.93)分比(6.00±1.85)分,总分(8.99±8.92)分比(22.42±8.69)分,
P值均<0.05];非鼻/眼症状得分较术前无明显差异[(1.37±1.60)分比(2.16±1.12)分,
P=0.166]。除2例患者术后短期出现腭部麻木感外,无其他手术并发症发生。
结论:采用蝶腭神经血管束离断技术的鼻后神经切断术是一种治疗变应性鼻炎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其长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