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CT和MR联合诊断不同级别软骨肉瘤的影像特征.方法:选择南漳县中医医院2020年4月—2021年4月收治的软骨肉瘤患者126例作为研究资料,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术前均接受64排CT扫描、3.0TMR扫描以及两者联合扫描,比较两种方法对软组织肿块、骨质破坏、钙化、细微钙化、骨髓水肿、骨皮质增厚、骨膨胀、骨膜反应等的影像特征检出率,比较不同级别软骨肉瘤的影像特征检出率,分析不同病理类型软骨肉瘤的影像学特征.结果:CT联合MR诊断软组织肿块、骨质破坏、钙化、细微钙化、骨髓水肿、骨皮质增厚、骨膨胀等检出率93.65%、95.24%、83.33%、33.33%、82.54%、50.00%、84.13%最高,CT对钙化及细微钙化的检出率80.95%、33.33%显著高于MR检查的35.71%、3.97%,而软组织肿块、骨髓水肿、骨皮质增厚、骨膨胀等检出率66.67%、53.17%、22.22%、19.05%显著低于MR检查的87.30%、79.37%、49.21%、83.33%(P<0.05).C T联合MR与CT、MR单一检查骨膜反应检出率分别为49.21%、42.86%、47.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与MR对骨质破坏检出率81.75%、80.1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级别组软组织肿块率98.59%、骨髓水肿率95.77%显著高于低级别组的87.27%、65.45%,细微钙化率8.45%显著低于低级别组的65.45%(P<0.05).C T检出率85.71%,普通髓腔型边界清楚,钙化明显;黏液型外缘增生硬化,局限、轻微钙化;间质型边界不清,局限、轻微钙化,肿块较大;透明细胞型呈现溶骨性破坏,边界清楚,无明显钙化.MR检查软骨肉瘤的检出率为94.44%,普通髓腔型呈现以长T1信号,长T2信号为主.黏液型呈现以明显长T1信号,长T2信号为主.间质型呈现中等T1信号,中等T2信号为主.透明细胞型呈现明显长T1信号,长T2信号为主.CT与MR联合检查软骨肉瘤的检出率为98.41%,1例透明细胞型误诊为浸润性骨巨细胞,1例黏液型误诊为黏液样纤维瘤.结论:软骨肉瘤采取MRI诊断可获得软骨肉瘤的直接及间接征象,但对钙化检出不足,而CT诊断对间接征象检出不足,但检出钙化优势明显,而联合诊断可综合影像特征鉴别不同级别,值得推广应用.
推荐文章
软骨肉瘤的CT诊断
软骨肉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计
软骨肉瘤的影像组学进展
软骨肉瘤
影像组学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骨肉瘤CT、MRI诊断能力比较及影像学检查方案的选择
骨肉瘤
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诊断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CT和MR联合诊断不同级别软骨肉瘤的影像特征对比分析
来源期刊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螺旋CT MRI 软骨肉瘤 病理分级 影像特征
年,卷(期) 2022,(3) 所属期刊栏目 医学影像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9-121
页数 3页 分类号 R445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2096-3807.2022.03.040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螺旋CT
MRI
软骨肉瘤
病理分级
影像特征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半月刊
2096-3807
13-1424/R
大16开
河北省保定市乐凯南大街6号
18-155
201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6385
总下载数(次)
1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