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指导治疗重症心力衰竭的疗效,分析其对血流动力学、组织学灌注、心功能、应激指标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16例重症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PiCCO组(58例)和常规组(58例)。PiCCO组在PiCCO监测指导下治疗重症心力衰竭,常规组根据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尿量行经验性治疗,治疗7 d时评价两组疗效。记录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测量心功能相关参数,治疗期间的血流动力学、组织灌注参数和应激指标,血管活性药物、强心药使用情况,器官损伤以及病死率情况。结果:两组治疗24、72 h、7 d后的心排血指数(CI)、MAP、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 2)较治疗前逐渐上升(均 P<0.01),全心舒张期末容积指数(GEDV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CVP、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 2)、动脉血乳酸(aLac)、皮质醇(Cor)、肾素(Rn)、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较治疗前逐渐降低(均 P<0.01)。PiCCO组治疗24、72 h、7 d的CI、MAP、ScvO 2高于常规组(均 P<0.01),GEDVI、EVLWI、SVRI、CVP、Pcv-aCO 2、aLac、Cor、Rn、ACTH、IL-6、CRP低于常规组(均 P<0.01)。两组治疗后Tei指数均出现下降(均 P<0.01),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二尖瓣舒张晚期血流速度比值(E/A)、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出现增高(均 P<0.01),且PiCCO组治疗后Tei低于常规组( P<0.01),E/A、LVEF高于常规组(均 P<0.01)。PiCCO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常规组( P<0.05),血管活性药物比例、强心药使用比例、病死率低于常规组(均 P<0.05)。 结论:PiCCO监测指导治疗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可稳定血流动力学,改善组织灌注和心功能,降低应激反应和病死率,临床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推荐文章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在神经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
神经重症
乳酸清除率
应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鉴别诊断重度 ARDS 一例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
血管外肺水指数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诊断
危重症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在重度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心力衰竭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
胸腔内血容积指数
血管外肺水指数
中心静脉压
系统血管阻力指数
心脏指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在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治疗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来源期刊 中国医师杂志 学科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排血量 血流动力学 监测,生理学 脉搏
年,卷(期) 2022,(1) 所属期刊栏目 诊疗经验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7-111
页数 5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cn431274-20210112-00047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心力衰竭
心排血量
血流动力学
监测,生理学
脉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医师杂志
月刊
1008-1372
43-1274/R
大16开
长沙市芙蓉区新军路43号中国医师杂志社518办公室
42-141
199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8756
总下载数(次)
13
总被引数(次)
5079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