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背景: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技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优势受到术后融合器沉降的影响.内固定辅助可以提供更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可能减少沉降的发生,其中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联合侧方钢板固定避免了后方切口的损伤.目的:分析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联合侧方钢板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早期临床和影像学结果,并与联合双侧椎弓根螺钉比较,分析融合器沉降程度是否存在差异.方法:14例(17个节段)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联合侧方钢板内固定患者(侧方钢板组);12例(15个节段)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联合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患者(双侧椎弓根螺钉组).收集患者术前、术后3 d及术后6个月临床及影像学数据;临床评估患者腰痛及下肢痛目测类比评分和Oswestry残障指数评分(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影像学评估椎间隙高度、节段性脊柱前凸角,并测量融合器沉降程度.结果 与结论:①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定量CT骨密度、术前诊断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双侧椎弓根螺钉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侧方钢板组(P=0.025);侧方钢板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3%,双侧椎弓根螺钉组为33%;两组在手术节段、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②两组间术前及术后6个月腰痛、下肢痛目测类比评分及术前ODI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术后6个月双侧椎弓根螺钉组ODI评分显著低于侧方钢板组(P=0.007);两组术后6个月相比术前在腰痛及下肢痛目测类比评分、ODI评分上均有显著改善(P<0.05);③两组术后3 d相比术前椎间隙高度和节段性脊柱前凸角均有显著性提高;术后6个月相比术后3 d椎间隙高度均出现显著性丢失(P<0.05);术前及术后3 d两组椎间隙高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术后6个月侧方钢板组椎间隙高度显著小于双侧椎弓根螺钉组(P=0.044);④两组间节段性脊柱前凸角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⑤两组术后6个月融合器沉降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侧方钢板组融合器重度沉降2例,双侧椎弓根螺钉组无重度沉降病例;⑥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时,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联合侧方钢板内固定比联合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融合器早期沉降更加明显;对疼痛的缓解效果两者相似,但在生活质量评价上联合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优于联合侧方钢板内固定.
推荐文章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治疗高龄退行性腰椎滑脱症
骨科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腰椎
退行性
滑脱
高龄
椎间融合
后路椎体间融合联合后外侧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腰椎退行性疾病
脊柱融合术
后路椎体间融合
单、双侧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效果比较
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
椎间融合术
腰椎退行性疾病
效果
微创下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及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改变60例
腰椎退行性改变
椎体成形术
骨钉
关节融合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联合侧方钢板与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半年随访
来源期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腰椎前外侧椎间融合术 腰椎退行性疾病 侧方钢板 椎弓根螺钉 融合器沉降
年,卷(期) 2022,(33) 所属期刊栏目 脊柱植入物|Spinal implant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364-5369
页数 6页 分类号 R459.9|R496|R318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腰椎前外侧椎间融合术
腰椎退行性疾病
侧方钢板
椎弓根螺钉
融合器沉降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旬刊
2095-4344
21-1581/R
大16开
沈阳浑南新区10002信箱
8-584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77
总下载数(次)
80
总被引数(次)
337465
期刊文献
相关文献
推荐文献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