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草业学报       
摘要:
为了明确青藏高原沙化草地的最佳混播修复草种比例及修复过程中的植被-土壤生态环境效应,本研究在西藏沙化草地构建人工修复试验小区,设置了西藏原生种质藏沙蒿及多年生垂穗披碱草和细茎冰草不同比例混播处理,分别为AG1(4︰1︰2),AG2(4︰2︰1),AG3(5︰1︰1),以未修复沙化裸地为对照(CK),同时以原位条件下天然草地(NG)做比较。种植试验开展3年后,测定植被生物量、土壤理化性质指标,同时采用ITS测序技术和FUNGuild功能预测的方法,研究土壤真菌的群落结构及功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与未修复沙化土地相比,混播修复3年的各处理可使地上生物量(AGB)和地下生物量(BGB)提高3倍以上,并显著增加土壤含水量(WC)、有机质(OM)、碱解氮(AN)、有效磷(AP)和速效钾(AK)含量(P<0.05)。2)AG3处理下土壤真菌多样性最高,真菌群落结构与天然草地最相似。3)各沙化修复处理与NG间土壤中的担子菌门和被孢霉门存在显著差异(P<0.05)。冗余分析结果显示,BGB、AN、AP和pH是影响土壤真菌门水平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担子菌门的相对丰度与BGB和pH呈正相关,被孢霉门的相对丰度与BGB、AN和AP呈正相关。4)基于FUNGuild功能预测,所有土壤样品中检测出腐生、病理和共生3类营养型和5类交叉营养型功能菌群,其中病理型、腐生型、病理-腐生型、病理-腐生-共生型和共生型为主要的营养型。由此可见,藏沙蒿与多年生禾草垂穗披碱草和细茎冰草混播有提高沙化草地植物生物量的作用,三者按5︰1︰1混播的修复土壤效果最优,可以有效改善土壤养分和真菌丰富度,从而改变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
推荐文章
苜蓿与3种多年生禾草混播效应研究
紫花苜蓿
多年生禾草
混播
种间关系
形态特征
产量
高寒地区多年生禾草混播草地的群落学特征研究
青藏高原
高寒地区
禾草
混播草地
群落特征
高寒地区混播多年生禾草对草地植被状况和土壤肥力的影响及其经济价值分析
高寒地区
多年生禾草草地
植被状况
土壤肥力
经济价值
沙化和人工植被重建对高寒草地土壤细菌群落特征的影响
沙化
植被重建
草地沙化
土壤细菌
高寒草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藏沙蒿与多年生禾草混播对西藏沙化草地植被 及土壤真菌群落特征的影响
来源期刊 草业学报 学科
关键词 生态修复 土壤养分 土壤真菌群落 高通量测序
年,卷(期) 2023,(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7-59
页数 13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生态修复
土壤养分
土壤真菌群落
高通量测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草业学报
月刊
1004-5759
62-1105/S
兰州市嘉峪关西路768号
1990-01-01
中文
出版文献量(篇)
548
总下载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