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
《刑法修正案(十一)》将抢夺方向盘等一系列行为摆脱口袋罪而单独设置为妨害安全驾驶罪,回应社会热点的同时明确了司法适用依据,增强了司法可操作性与法益保护力度。但危害行为入罪标准的法条展示与理想犯罪模型的适用瓶颈导致刑法规范与事实案件存在割裂,各个抽象要素的模糊阐述难以囊括罪状之具体特征,因此应在除却妨害安全驾驶的固有犯罪行为模式后,另寻符合事物本质的危害行为并构建现实模型,将类型化理论融入解释路径,以本质“危害公共安全”为切入口对客观事实与行为要素进行归纳讨论,提出“要素比对——合不法属性之判断——例外情形之排除——行为入罪”的适用模式,从而发挥单独立法之明示机能,是为解决司法适用难题的最佳路径。
推荐文章
危险驾驶罪在刑罚上的疏漏
危险驾驶罪
刑罚
疏漏
关于新型受贿罪司法认定的思考
干股型受贿
'挂名'领薪型受贿
交易型受贿
赌博型受贿
立法建议
绑架罪的司法认定问题研究
绑架罪
司法认定
抢劫罪
非法拘禁罪
敲诈勒索罪
特殊防卫条款的司法适用解析
特殊防卫
防卫过当
司法适用
条文解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妨害安全驾驶罪的司法适用研究——基于类型化理论的剖析
来源期刊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学科
关键词 《刑法修正案(十一)》 公共安全 类型化 妨害安全驾驶罪
年,卷(期) 2023,(1) 所属期刊栏目 历史与法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9-58
页数 9页 分类号 D91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954/j.cnki.hduss.2023.01.007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刑法修正案(十一)》
公共安全
类型化
妨害安全驾驶罪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双月刊
1001-9146
33-1339/TN
大16开
2005-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41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38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