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摘要:
目的 目前的指南基于几个公认的切除标准(RC)所制定的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的处理方法,包括囊肿的大小。然而,小囊肿也可发生恶性肿瘤。由于分支管型(BD)IPMN并不是理想的球体,体积和形态学分析可能与黏蛋白的产生和异型增生分级有更好的相关性。尽管如此,上述体积和形态学等因素在预测肿瘤恶性程度(高级别异型增生/浸润性癌)的价值中鲜有研究。既往评估RC的研究也纳入了实性胰腺癌(PC)病人,这可能会影响RC的制定。本研究目的在于:在排除实性肿物的情况下,评估体积、形态和其他公认的RC在BD型和混合型IPMN病人恶性肿瘤预测中的价值。方法 该回顾性研究获得伦理委员会同意,纳入了106例(2008—2019年)组织病理学确诊为BD型和混合型IPMN(非实性肿块)且术前进行MRI检查的病人。收集标准化的影像学和临床特征,并在T2WI上计算出新的影像学特征,即:囊肿的体积和伸长度[EV,EV=1-(宽度/长度)]。然后进行了逻辑回归分析。统计显著性设为双尾,P<0.05。结果 体积[比值比(OR)=1.01,95%CI:0.99~1.02,P=0.12]和EV(OR=0.38,95%CI:0.02~5.93,P=0.49)均与肿瘤的恶性程度无关。强化的壁结节(MN)、主胰管(MPD)≥5 mm及血清CA19-9水平(>37 μmol/L)与肿瘤的恶性程度相关(MN OR:4.32, 95%CI:1.18~15.76,P=0.02;MPD≥5 mm OR:4.2,95%CI:1.34~13.1,P=0.01;CA19-9 OR:6.72;95%CI:1.89~23.89,P=0.003)。结论 体积和伸长度不能预测BD型和/或混合型IPMN的恶性程度。即使是排除实性肿物后,壁结节、MPD≥5 mm和血清CA19-9水平升高也提示病灶具有较高的恶性风险。
推荐文章
胰腺的胰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
胰腺
胰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超声检查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影像学分析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
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胰腺导管内管状乳头状肿瘤的影像表现并文献复习
胰腺导管内管状乳头状肿瘤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诊断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胰腺肿瘤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
病理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分支管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与公认的肿瘤切除标准相比,囊肿的体积测量和其他新的影像学特征能否改善对恶性肿瘤的预测能力
来源期刊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学科
关键词
年,卷(期) 2023,(5) 所属期刊栏目 国际期刊连线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17
页数 1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9300/j.2022.e0804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双月刊
1674-1897
12-1398/R
大16开
1978-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723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208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