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生态学报       
摘要:
土地利用方式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库的重要因素,为探究喀斯特断陷盆地土壤有机碳库对土地利用方式及环境因素的响应,以滇南喀斯特地区5种典型土地利用方式(耕地、草地、灌丛、人工林、天然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有机碳(SOC)及活性有机碳(LOC)组分,即可溶性有机碳(DOC)、易氧化性有机碳(EOC)及微生物量碳(MBC)的含量、储量及分配比例在土壤垂直剖面(0-60 cm)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5种土地利用方式的SOC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其储量依次为灌丛(191.77 t/hm2)、草地(166.86 t/hm2)、耕地(142.47 t/hm2)、人工林(134.31 t/hm2)和天然林(102.62 t/hm2);EOC和MBC的平均含量及储量均以草地及灌丛最高、人工林及天然林次之,二者在土壤垂直剖面上与SOC含量的变化特征一致,但EOC和MBC含量在土层间的下降幅度大于SOC;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层深度对DOC无显著影响(P>0.05);活性有机碳的分配比例受土地利用方式及土层深度的显著影响(P<0.01),其中人工林的EOC/SOC和MBC/SOC显著低于草地、灌丛及天然林。通径分析指出SOC和EOC主要受C/P比、全磷、砂粒和交换性钙的影响,砂粒和C/P比是影响MBC的主要因子。研究阐明在喀斯特断陷盆地地区EOC和MBC对土地利用方式的响应比SOC更敏感。另外,今后在土壤碳库的研究中应更多关注土壤磷和物理结构对其的影响。
推荐文章
西南喀斯特石漠化环境下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影响
喀斯特
石漠化治理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有机碳
有机碳组分
岷江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组分及酶活性的影响
岷江流域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有机碳组分
土壤酶活性
贵州喀斯特山区土地利用对土壤有机碳及其周转速率的影响
土地利用
土壤有机碳
周转速率
半衰期
喀斯特山区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影响研究
活性有机碳
微生物生物量碳
易氧化态碳
轻组有机碳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滇南喀斯特断陷盆地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的影响
来源期刊 生态学报 学科
关键词 喀斯特断陷盆地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有机碳 土壤活性有机碳 通径分析
年,卷(期) 2023,(17) 所属期刊栏目 中国乡村生态建设研究专栏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105-7117
页数 12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5846/stxb202108112216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喀斯特断陷盆地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有机碳
土壤活性有机碳
通径分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学报
半月刊
1000-0933
11-2031/Q
16开
1981-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991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51689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