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安徽医学       
摘要:
目的 分析早产儿晚发型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的120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早产儿生后即监测血常规,出生一周后出现一次或多次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计数(ANC)<1.5×109/L的纳入病例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减少组,n=60例),另60例血ANC≥1.5×109/L的早产儿按1∶1匹配纳入对照组。收集可能与早产儿晚发型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相关的临床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根据胎龄将病例组患儿分为极早/超早产儿组(胎龄<32周)、中期早产儿组(胎龄32~33+6周)、晚期早产儿组(胎龄≥34周),比较不同胎龄组早产儿出现晚发型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差异。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生后一周内合并败血症(OR=5.123,95%CI:1.341~22.473)和累计使用抗生素的天数延长(OR=1.345,95%CI:1.187~1.579)与早产儿晚发型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密切相关(P<0.05)。病例组不同胎龄患儿比较发现,胎龄越小中性粒细胞减少出现的时间越晚(P<0.05);胎龄、出生体质量在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产儿生后一周内合并败血症和累计使用抗生素的天数越长,越有可能发生晚发型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胎龄越小出现的时间越晚;临床应合理使用抗生素。
推荐文章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早产儿早发型败血症合并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辅助治疗效果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
早产儿
败血症
粒细胞减少症
早产儿晚发型败血症高危因素分析及病原分布
早产儿
败血症
危险因素
病原菌
乳铁蛋白预防早产儿晚发型败血症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乳铁蛋白
晚发型败血症
早产儿
系统评价
胎龄小于34周血培养阴性晚发型败血症早产儿结局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早产儿
晚发型败血症
血培养阴性败血症
危险因素
预后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早产儿晚发型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期刊 安徽医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早产儿 晚发型 中性粒细胞减少 危险因素
年,卷(期) 2024,(7)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医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3-47
页数 5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早产儿
晚发型
中性粒细胞减少
危险因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安徽医学
月刊
1000-0399
34-1077/R
大16开
1976-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013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4702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