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草业学报       
摘要:
为探究蒿类荒漠草地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特征对封育的响应规律,以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图壁县和玛纳斯县蒿类荒漠草地为对象,采取野外实地调查及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封育内外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特征进行测定,并结合植被特征、土壤理化性质对其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封育后蒿类荒漠草地地上生物量及凋落物生物量分别显著增加142.53%~250.05%和135.68%~259.84%(P<0.05),0~10 cm、30~5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分别增加4.88%~35.33%、10.48%~46.58%和4.48%~21.88%,其中全氮和全磷含量部分变化显著(P<0.05);2)封育后蒿类荒漠草地土壤微生物群落对6类碳源利用程度均明显增加,且两个土层表现一致(P>0.05);3)封育后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除呼图壁样地0~10 cm土层外,其余土层McIntosh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分别增加14.72%~47.01%和36.29%~74.76%,而Simpson指数降低1.09%~7.53%(P>0.05)。封育提高了蒿类荒漠草地微生物多样性;4)通过冗余分析,发现封育下蒿类荒漠草地0~10 cm土层微生物碳源主要驱动因子为土壤有机碳和凋落物,而30~50 cm土层则为土壤全磷和地上生物量。综上所述,封育加强了蒿类荒漠草地土壤微生物的代谢活性,推动了蒿类荒漠草地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和转化(有机碳、全氮和全磷),提高了蒿类荒漠草地微生物多样性,促进了蒿类荒漠退化草地的恢复。
推荐文章
封育对蒿类荒漠草地土壤有机碳及土壤微生物 生物量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蒿类荒漠
土壤有机碳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化学计量特征
封育
封育在新疆蒿类荒漠草地植被及土壤恢复中的作用
封育
蒿类荒漠草地
植被恢复
植物多样性
土壤养分
松嫩草地4种植物功能群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的差异
土壤微生物
植物功能群
多样性
松嫩草地
Biolog-ECO
火炬树根水浸提液对黑心菊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的影响
Biolog-ECO
火炬树
黑心菊
土壤微生物
碳源利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封育对蒿类荒漠草地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特征的影响
来源期刊 草业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封育;蒿类荒漠草地;碳源代谢活性;微生物碳源多样性;Biolog-ECO法
年,卷(期) 2025,(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9-40
页数 12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封育;蒿类荒漠草地;碳源代谢活性;微生物碳源多样性;Biolog-ECO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草业学报
月刊
1004-5759
62-1105/S
兰州市嘉峪关西路768号
1990-01-01
中文
出版文献量(篇)
145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