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上海医学       
摘要:
目的 探索清醒烧伤患者经静脉用阿芬太尼的最大耐受剂量(MTD),评价阿芬太尼对烧伤患者换药操作性疼痛的镇痛效果及临床安全性。方法 采用传统“3+3”设计法确定阿芬太尼MTD(该试验于2022年3—7月进行)。验证阿芬太尼镇痛效果试验纳入2022年8月—2023年7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烧伤患者128例,其中男86例、女42例,年龄18~65岁,BMI<40 kg/m2,ASA分级Ⅰ至Ⅲ级,烧伤面积1%~50%,烧伤部位不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入阿芬太尼组和0.9%氯化钠溶液组(对照组),每组64例。在换药开始前5~10 min,开始静脉恒速泵注阿芬太尼500μg/mL或0.9%氯化钠溶液直至换药结束。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构成、年龄、身高、体重、BMI、烧伤表皮总面积(TBSA)、ASA分级、烧伤分度、焦虑程度、既往史],换药前5~10 min(T1)、清除敷料时(T2)、清创时(T3)、更换敷料时(T4)、换药后即刻(T5)、换药后1 h(T6)、换药后2 h(T7)的生命体征[平均血压(MBP)、心率、指脉搏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疼痛VAS评分。测定患者T1、T7时间点的炎症因子(IL-4、IL-5、IL-6、TNF-α)水平。记录T7时间点患者的换药满意度、换药时长、用药(阿芬太尼或0.9%氯化钠溶液)总剂量,以及阿芬太尼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采用传统“3+3”试验确定60μg/(kg·h)为阿芬太尼MTD。阿芬太尼组TBSA显著大于对照组(P=0.002)。两组间换药全程MBP、心率、SpO2、RR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阿芬太尼组T5时间点的MBP显著增高(P<0.05),T3至T5时间点的RR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换药全程阿芬太尼组的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阿芬太尼组T1至T7时间点的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换药操作期间(T2至T4时间点),阿芬太尼组最大疼痛VAS评分和最小疼痛VAS评分分别显著小于对照组(Z=4.355、6.624,P值均为0.000)。与同组T1时间点比较,两组T7时间点IL-4、IL-5、TNF-α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T7时间点的IL-6水平均显著升高(P值均<0.05)。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阿芬太尼组T1、T7时间点IL-4、IL-5、TNF-α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T7时间点IL-6水平显著降低(P<0.05);阿芬太尼组T1时间点IL-6水平较对照组同时间点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芬太尼组患者换药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阿芬太尼组换药时长显著长于对照组(P=0.002),用药总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001)。阿芬太尼组有6例患者用药后出现轻微头晕、嗜睡的症状,停药后明显好转。结论 60μg/(kg·h)阿芬太尼可安全、有效地缓解烧伤患者的换药操作性疼痛,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可改善患者的治疗体验和提高换药满意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阿芬太尼干预烧伤患者换药操作性疼痛的 临床研究
来源期刊 上海医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烧伤疼痛;换药;镇痛;阿芬太尼
年,卷(期) 2025,(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0-36
页数 7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9842/j.cnki.issn.0253-9934.2024.06.006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烧伤疼痛;换药;镇痛;阿芬太尼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上海医学
月刊
0253-9934
31-1366/R
16开
上海市静安区北京西路1623号
1978-01-01
中文
出版文献量(篇)
6975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3861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