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中国对外贸易       
摘要:
<正>《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七项规定,下列标志不得作为商标注册:(七)带有欺骗性,容易使公众对商品的质量等特点或者产地产生误认的。《商标审查及审理指南》对于《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七项中“容易使相关公众产生误认”的具体情形予以细化,其中包括,“容易使公众对商品的种类、主要原料、成分等特点产生误认的”。本文通过对“AB酶”系列案件的分析,浅谈《商标法》第十条一款七项对于商标中含有产品原料、成分等特点的词汇应如何适用的问题。
推荐文章
刑事讯问中的欺骗性策略
欺骗性策略
自由意志
道德底限
程度标准
对一类背包密码体制攻击中的遗传算法欺骗性分析
遗传算法
欺骗性问题
背包密码体制
高榕雌花期传粉榕小蜂和欺骗性小蜂的繁殖特点
榕树
传粉榕小蜂
互惠
欺骗者
繁殖差异
地理标志商标的商业价值及其侵权认定标准研究
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商业价值
侵权认定
混淆
合理使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认定商标具有欺骗性要审慎
来源期刊 中国对外贸易 学科 政治法律
关键词
年,卷(期) 2025,(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0-51
页数 2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对外贸易
出版文献量(篇)
0
总下载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