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文史期刊
出版文献量(篇)
1091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534

湖北文史

曾用名: 湖北文史资料

主办单位:
湖北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
ISSN:
CN:
出版周期:
半年刊
邮编:
430071
地址:
武汉市武昌区洪山路85号
出版文献量(篇)
1091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534
文章浏览
目录
  • 作者:
    刊名: 湖北文史
    发表期刊: 1998年Z1期
    页码:  96-142
    摘要: 湖北楚调分襄、荆、府、汉四大河派。它的活动地区首先由襄阳发展到荆沙,继而德安与武汉,逐步形成了“襄河”、“荆河”、“府河”、“汉河”四大河派。襄河派以襄樊为中心,沿汉水向外传播,上至郧阳,...
  • 作者:
    刊名: 湖北文史
    发表期刊: 1998年Z1期
    页码:  381-391
    摘要: 我原名刘小松,小名松伢。后因名丑李天中收为关门弟子,传其衣钵,故改名刘小中。我1922年生于湖北汉阳县(今武汉市蔡甸区)一贫苦家庭。姐弟五人,三个姐姐做了童养媳,我和弟弟在家,靠父母帮人挑...
  • 作者:
    刊名: 湖北文史
    发表期刊: 1998年Z1期
    页码:  337-380
    摘要: 米应先米应先(1790-1832),谱名应生,字石泉,号桃林。当地人称米戏(喜)官、米喜子。汉调演员,工生行。湖北崇阳县人。今崇阳麻石米家有米姓,康熙年间所建故宅及各世祖宗和福主牌位仍在,...
  • 作者:
    刊名: 湖北文史
    发表期刊: 1998年Z1期
    页码:  202-207
    摘要: 汉剧传统剧目,号称800出,虽无精确统计,的确是丰富多彩。现将我所了解的传统剧目按朝代先后简介如下:夏代前:神农制五谷(又名神农尝百草)、黄帝征量尤(又名轩辕造指南)、饶王访舜(又名大舜耕...
  • 作者:
    刊名: 湖北文史
    发表期刊: 1998年Z1期
    页码:  298-310
    摘要: 傅心一,梨园世家,1888年出生,湖北天门岳口镇人。傅幼读私塾,后随父学艺,习汉剧三生。8岁登台于沙市搭“同乐班”,《打鼓骂曹》、《四郎探母》、《盘河桥》等戏为其拿手,他噪声甚腔、本音为主...
  • 作者:
    刊名: 湖北文史
    发表期刊: 1998年Z1期
    页码:  142-160
    摘要: 当楚调正在兴盛时,特别在长江南北两岸。此时农民起义形成高潮:李自成攻占北京,张献忠在长江上、中游长驱直入,占领了明王朝的半壁河山。进驻惠王府的张献忠对歌妓深表同情,收留军中。攻下楚王府后,...
  • 作者:
    刊名: 湖北文史
    发表期刊: 1998年Z1期
    页码:  256-276
    摘要: 1949年5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武汉,全市人民敲锣打鼓欢庆解放。军管会文教组丁兆一同志于7月进驻共和舞台群众汉剧组。他首先找到我,我把该组的一些情况向他作了介绍。该组的戏班是一个农...
  • 作者:
    刊名: 湖北文史
    发表期刊: 1998年Z1期
    页码:  277-289
    摘要: 京剧女艺人组班演出“髦儿戏”,在汉演出,轰动一时。20年代,被称为小京班的髦儿戏又到武汉来过几次,初次在怡园演出,后到老圃游艺场、新市场演出。髦儿戏有几家戏班子是很过硬的。姚家班是以青衣大...
  • 作者:
    刊名: 湖北文史
    发表期刊: 1998年Z1期
    页码:  30-91
    摘要: 西皮,系我国皮黄声腔剧种的主要声腔之一,这一曲调流传甚广,各地对它的称呼完全不同。湖南与广西的剧种称为“北路”,云南滇剧称为“襄阳”,四川称为“胡琴”,湖北汉剧、长江剧种和西北剧种及京剧称...
  • 10. 余洪元
    作者:
    刊名: 湖北文史
    发表期刊: 1998年Z1期
    页码:  290-298
    摘要: 沙市有一家八景面馆,专门卖包子面点,营业倒也不坏。老板姓余,手头很积蓄了几文钱。少东余金宝(洪元的小名),交结了一帮朋友,夜里酒肉相斟,白天哼几句汉调玩玩。不料乐极生悲,余老板得病去世,八...
  • 作者:
    刊名: 湖北文史
    发表期刊: 1998年Z1期
    页码:  207-223
    摘要: 一末摔跌戏和念白戏一末行表演丰富,主要是摔跌戏和念白戏。《扫雪打碗》是汉剧一末行的摔跌重点戏,以摔、跌、扑、倒、滑等身段见长,通过“反踝子”、“高掺扑虎”、“前、后僵尸”、“长滑步”等特技...
  • 作者:
    刊名: 湖北文史
    发表期刊: 1998年Z1期
    页码:  1-30
    摘要: 汉剧的前身称为楚调,又名楚腔、楚歌、楚曲及郢曲等,是我国四大古老剧种之一(其它三大古老剧种为昆、弋、梆),已传播到国内十几个省、市和几个国家,影响了几十个剧种,是一个历史悠久、剧目繁多的名...
  • 作者:
    刊名: 湖北文史
    发表期刊: 1998年Z1期
    页码:  198-201
    摘要: 汉调皮黄腔随着闽、粤的海外关系流传到了东南亚。特别是粤剧,从清末开始,除传到东南亚地区外,还传到了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古巴等地。闽、粤有三个唱皮黄腔的剧种,它们有个共同的特点。...
  • 14. 陈伯华
    作者:
    刊名: 湖北文史
    发表期刊: 1998年Z1期
    页码:  319-337
    摘要: 陈伯华,小名毛毛,艺名新化铁、小牡丹花,生于1919年,湖北汉阳人。陈幼时就喜爱戏曲,她母亲是汉剧迷,常带她到戏院看汉剧。1928年,傅心一倡议办汉剧训幼女学社,撷取新舞台之“新”和高台教...
  • 15. 吴天保
    作者:
    刊名: 湖北文史
    发表期刊: 1998年Z1期
    页码:  310-319
    摘要: 吴贤毕,艺名天保,1903年出生,湖北汉阳索河镇人。其父卖豆腐营生,兄妹八人。贤华排行老二,8岁入私塾读书,喜爱看汉戏。汉阳县乡村有72堡,一年四季都有节日会戏、酬神还愿戏,每堡必唱。演戏...
  • 作者:
    刊名: 湖北文史
    发表期刊: 1998年Z1期
    页码:  237-255
    摘要: 湖北省戏曲学校:属中等戏曲艺术专业学校,1958年在汉剧演员进修班、戏曲身段训练班的基础上建校。第一届招收学员241人,其中汉剧60名。招收对象为11至14岁的小学生,学制6年。第一任校长...
  • 作者:
    刊名: 湖北文史
    发表期刊: 1998年Z1期
    页码:  231-237
    摘要: 胡家科班:清乾嘉年间开办,地址在通城县石南石背,班主胡撤盛。培养名伶有:三生邓清官(善演《太白观表》)、胡义昭;四旦胡赞盛;七小胡漠隆、胡玉册(班主之子);八贴胡旦、十官等。“玉”字科班:...
  • 18. 脸谱
    作者:
    刊名: 湖北文史
    发表期刊: 1998年Z1期
    页码:  223-230
    摘要: 脸谱是我国戏曲特有的一种造型艺术,最早从“代面”演变而来。戏曲脸谱是在唐、宋涂面化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涂面是同面具并行发展的化妆艺术。据唐书记载,约在公元550年南北朝时,就有了代面具。...
  • 19. 前言
    作者: 谢学秦
    刊名: 湖北文史
    发表期刊: 1998年Z1期
    页码:  392-394
    摘要: 卑贱者最聪明,跑龙套最长学问。谓予不信,请读刘小中先生撰写的汉剧史料。这部呕心之作,史实确凿,持之有故,言之成理。且有新的史料发现,填补了汉剧史上某些空白。小中先生对于前辈著述,可因则因,...
  • 作者:
    刊名: 湖北文史
    发表期刊: 1998年Z1期
    页码:  165-198
    摘要: 汉调演员进京传播皮黄腔,在历史上早有记载。乾隆九年(174年)张涑石《梦中缘》传奇《自序》中日:“长安之梨园……而所好唯秦腔、罗、弋,厌听吴骚,歌闻昆曲,辄哄而散去。”罗即罗罗腔(又名七句...
  • 作者:
    刊名: 湖北文史
    发表期刊: 1998年Z1期
    页码:  91-96
    摘要: 据汉剧老艺人相传,楚调的“三大摇篮”是在明末清初时开始形成的。当时东南西北的艺人们以各自的根据地向四周传播。鄂西北以襄樊为中心;鄂西南以荆沙为中心;鄂东南以武汉为中心;鄂北以德安府(今安陆...
  • 作者:
    刊名: 湖北文史
    发表期刊: 1998年Z1期
    页码:  161-165
    摘要: 汉剧流传面很广,据我所知,全国13个省及北京、上海、广州三市的54个剧种与皮黄腔有关联。汉剧向国内传播皮黄腔的时间很早。大约明末清初时,皮黄腔(南北路)就传播到了鄂西与四川交界的土家族容美...

湖北文史基本信息

刊名 湖北文史 主编
曾用名 湖北文史资料
主办单位 湖北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  主管单位
出版周期 半年刊 语种
chi
ISSN CN
邮编 430071 电子邮箱
电话 027-872315 网址
地址 武汉市武昌区洪山路85号

湖北文史评价信息

湖北文史统计分析

被引趋势
(/次)
(/年)
学科分布
研究主题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