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生物圈期刊
出版文献量(篇)
2086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434

人与生物圈

Man and the Biosphere
曾用名: 中国生物圈保护区

影响因子 0.0376
回归自然、享受自然、探索自然、关爱自然。追寻动物世界的神奇、探赏植物王国的瑰丽、品位生态旅游的清纯、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
主办单位:
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
ISSN:
1009-1661
CN:
11-4408/Q
出版周期:
双月刊
邮编:
100864
地址:
北京市三里河52号
出版文献量(篇)
2086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434
文章浏览
目录
  • 作者: 吴家炎
    刊名: 人与生物圈
    发表期刊: 2012年1期
    页码:  10-23
    摘要: 羚牛主要分布在中国,针对该物种的主要科研工作都是由中国学者完成的。西北濒危动物研究所的吴家炎研究员是中国最早一批开展羚牛研究的学者,从上世纪60年代起就开始了羚牛的地理分布、生理生态等方面的...
  • 作者: 吴家炎(供图) 曾治高
    刊名: 人与生物圈
    发表期刊: 2012年1期
    页码:  24-27
    摘要: 你相信吗?看起来很憨厚的羚牛也有狡猾的时候。记得有一次,为给一头羚牛佩戴无线电项圈,我们对它进行了麻醉。往常羚牛在注射回苏剂后的短时间内就会慢慢起来迅速跑走,但这头羚牛在预计苏醒的时间到后,...
  • 作者: Pamcla Groves
    刊名: 人与生物圈
    发表期刊: 2012年1期
    页码:  28-31
    摘要: 羚牛和麝牛是同属于牛科羊亚科中的两种体型庞大且大小相似、生活环境迥异的物种。这两种动物的演化历史和分类地位已经困扰了世人多年。由麝牛学名中的Ovibos可见,这种动物与牛和绵羊有相似之处,而...
  • 作者: 王平
    刊名: 人与生物圈
    发表期刊: 2012年1期
    页码:  32-37
    摘要: 当我们走进位于保护区老林村的一户农家院落时,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伸出双手迎面而来,他饱经沧桑的脸上露着灿烂的微笑,预示着这片广袤山林的历史变迁和美好前景,握住他那双粗糙而温暖的双手,仿佛体会到...
  • 作者: 葛荣玲
    刊名: 人与生物圈
    发表期刊: 2012年1期
    页码:  38-39
    摘要: 一位朋友曾经讲过一句有哲理的话:一切智慧都是生存的智慧。生存,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之一。它不断复制,并且超越了氏族、部族、民族、国家,一切政治的和疆域的界限,在神话史诗、民间传说、文学艺术等...
  • 作者: 路芳
    刊名: 人与生物圈
    发表期刊: 2012年1期
    页码:  40-45
    摘要: 在位于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一侧的"红庙河农家乐"用餐时,发现有一位戴眼镜、很斯文的小伙子在忙着上菜,对人非常和蔼,很有礼貌。一开始大家都以为是掌柜的儿子在帮忙,就随口和他聊天,没想到他就是此农...
  • 作者: 葛荣玲
    刊名: 人与生物圈
    发表期刊: 2012年1期
    页码:  46-47
    摘要: 贫瘠的土地,蜿蜒的山路,靠天吃饭,面朝黄土背朝天。"穷山恶水"。如果你是一个旅人,初次见识牛背梁,一定会这样猜想当地人的生活状态。的确,远在中国大西北秦岭山脉里的牛背梁人,他们一年中在土地里...
  • 作者: 路芳
    刊名: 人与生物圈
    发表期刊: 2012年1期
    页码:  48-53
    摘要: 在与柞水县营盘镇朱家湾村村民的交流中,我们发现不管是前支书还是普通居民,总是会频繁提起"盘谷山庄",都说由于这个山庄的进入,不仅带动了朱家湾的农家乐,还为当地的村民提供了许多就业岗位,改善了...
  • 作者: 葛荣玲
    刊名: 人与生物圈
    发表期刊: 2012年1期
    页码:  54-55
    摘要: 很多人都有过对"偶遇"的期待,只是心境不同。浪漫的人期待偶遇带来一场风花雪月,不满现状的人则孜孜以求一次人生的转折。对于牛背梁保护区老林保护站附近朱家湾村的村支书严成学来说,偶遇并非那么偶然...
  • 作者: 戴五宏
    刊名: 人与生物圈
    发表期刊: 2012年1期
    页码:  56-61
    摘要: 牛背梁自然保护区,从来就不曾隔绝于人世。相反,位于保护区内的秦岭山脉东段之一——素有"天下之大阻"之称的终南山,两千年前就有先民在此披荆斩棘,开辟了贯通秦国、蜀邦及楚地的跨界高速公路——今所...
  • 作者: 先义杰
    刊名: 人与生物圈
    发表期刊: 2012年1期
    页码:  62-65
    摘要: 千百年来,秦岭一直是阻碍秦楚往来、隔离川陕交通的一道天然屏障。至于修筑一条"终南捷径"的梦想在民间具体流传了多少代,至今已经无法考证。所谓的捷径,莫过于凿穿巍峨的秦岭而形成的平直通途。近几十...
  • 作者: 路芳
    刊名: 人与生物圈
    发表期刊: 2012年1期
    页码:  66-69
    摘要: 牛背梁保护区成立后,由于资金等问题,从1993年才开始设计。保护区立足于国营林场,在位于两地一市(西安市、商洛地区、安康地区,现已改为西安市、商洛市以及安康市)的交界处建立起来。
  • 作者: 戴五宏
    刊名: 人与生物圈
    发表期刊: 2012年1期
    页码:  70-73
    摘要: 在保护区听很多人说广货街是一个曾经熙熙攘攘、非常热闹的地方,广货街保护站是保护区中最复杂的一个保护站。我们对此很好奇,为什么在秦岭深山中会有这么一个名字略带奇怪的热闹之地,与之相伴的保护站真...
  • 作者: 戴五宏
    刊名: 人与生物圈
    发表期刊: 2012年1期
    页码:  74-79
    摘要: 朱家湾是柞水县营盘镇的一个行政村,包括红庙河、林丰、老林这几个自然村。这些小村庄坐落于秦岭南麓的山沟里,是目前距离保护区管辖林域最近的几个村子。牛背梁保护区下设的老林和北沟两个保护站,均位于...
  • 作者: 葛荣玲
    刊名: 人与生物圈
    发表期刊: 2012年1期
    页码:  80-80
    摘要: 在日本,人们将山林与梯田之间的地带称为"里山"。这里的人们与大自然相互依存,实行小规模耕作,只留下浅淡的生活足迹。里山表达了耕地、村落、山林共存的思想。里山生活告诉人们,人类活动如果控制得当...
  • 作者: 安塞尔·亚当斯(图) 格里·巴杰
    刊名: 人与生物圈
    发表期刊: 2012年2期
    页码:  1-7
    摘要: 照相机.跟电脑和手机一样,都是当今世界最为普及的工具。事实上.现在有些照相机是与手机、电脑三者合一的。几乎每个人,至少住在城市里的每个人,都在拍照。至于说一个人的形象从来没有出现在照片上.这...
  • 作者: 陈建伟
    刊名: 人与生物圈
    发表期刊: 2012年2期
    页码:  10-21
    摘要: 生态学(Ecology),是德国生物学家恩斯特·海克尔于1866年定义的一个概念: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目前已经发展为“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
  • 作者:
    刊名: 人与生物圈
    发表期刊: 2012年2期
    页码:  22-35
    摘要: 生态摄影.不是生态在左、摄影在右的平衡,虽然摄影是展示生态的形式,但生态应该是摄影的前提。生态,意味着摄影人应该了解、尊重和体现摄影的对象在生态系统中本真的状态,摄影人需要抓拍的是自然而然发...
  • 作者: 鲁枢元
    刊名: 人与生物圈
    发表期刊: 2012年2期
    页码:  36-37
    摘要: 进入20世纪以来,人类似乎变得特别聪明能干起来.尤其是城市人.于是人类也就沾染上更多自高自大,自作聪明的毛病。现代人一切都推崇人造的,从人造棉.人造革、人造花卉、人造石头、到人造鸡蛋、人造卫...
  • 作者:
    刊名: 人与生物圈
    发表期刊: 2012年2期
    页码:  38-45
    摘要: 灰椋鸟是北京城区比较常见的乌.它们在城市中生息繁衍,6月初,我在北师大校园内这棵毛泡桐的树洞中发现有两只灰椋鸟交替进出,立刻意识到它们在这里做窝了,而且已经开始孵卵了,刚刚它俩正交接班。因为...
  • 作者:
    刊名: 人与生物圈
    发表期刊: 2012年2期
    页码:  46-59
    摘要: 在上世纪大部分时间里,经济增长的动力是一种看似无疑的真理:大自然的丰饶性。我们通过开采矿藏以求增长;我们通过使用燃料以求繁荣;我们曾经相信不计后果的消费观。这种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从长...
  • 作者:
    刊名: 人与生物圈
    发表期刊: 2012年2期
    页码:  60-71
    摘要: 在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的今天,生态摄影无疑具有重要的价值。生态摄影为生物的多样性提供可视的证明,还原了世界真实的色彩,还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对生态保护事业也有着举足轻...
  • 作者: HSI
    刊名: 人与生物圈
    发表期刊: 2012年2期
    页码:  72-77
    摘要: 物以“犀”为贵。自古以来,犀牛就被看作珍兽,犀角更是奇货可居,在欧美被用于收藏展示,在西非被制成剑柄,在东亚被奉为灵丹妙药。几千年来,犀牛角常常被用于治疗头痛、发烧、抽搐、风湿等疾病。然而这...
  • 作者:
    刊名: 人与生物圈
    发表期刊: 2012年2期
    页码:  78-79
    摘要: 国际自然保护摄影师联盟(ILCP)由海洋生物学家兼自然摄影师CristinaMittermeier发起.由来自世界各地的对自然和保护事业充满责任感的顶级摄影师组成的组织。ILCP的成员必须是...
  • 作者: HSI(图) 宋锐 根与芽(图)
    刊名: 人与生物圈
    发表期刊: 2012年2期
    页码:  80-91
    摘要: 鲨鱼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大多数集中在赤道附近.有的种类还可以在淡水中活动.如公牛鲨。鲨鱼的皮肤由于具备特殊构造,可以大大减少水流的摩擦阻力.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仿生领域。例如.在2...
  • 作者: 陈建伟
    刊名: 人与生物圈
    发表期刊: 2012年2期
    页码:  92-93
    摘要: 生态摄影作为记录生态关系.反映生态变迁,引起生态思考的工具,绝不只是某些摄影师的专利.而应该是一种公众广泛参与的摄影方式。从精心制作、多年积累沉淀的大作品.到身边的花花草草,鸟叫虫鸣的小作品...
  • 作者:
    刊名: 人与生物圈
    发表期刊: 2012年2期
    页码:  94-105
    摘要: 要拍摄到生态的作品,拍摄的主体首先要具有生态意识,自己首先要是一个生态的人。只有怀着对生命最初的感动才能真正做到尊重被拍摄的对象。任何一个物种、任何一个生命都有它存在的意义,都有它不依赖于人...
  • 作者: Tim Laman
    刊名: 人与生物圈
    发表期刊: 2012年2期
    页码:  106-113
    摘要: 我从小就对大自然和户外活动感兴趣。在大学里.我选择了生物学专业.随后又攻读了硕士和博士学位。那时.我时常梦想着将来的职业是能经常去野外并能接触野生动物的工作。
  • 作者: Jan Van de Kam
    刊名: 人与生物圈
    发表期刊: 2012年2期
    页码:  114-115
    摘要: Jan在唐山南堡的滩涂拍摄.Jan是一位七十六岁的荷兰老摄影师,2011年.他第二次来中国拍摄黄海的候鸟迁徙,七十多岁高龄仍然能穿着皮衩下到滩涂中全天拍摄。海边风大,他每天凌晨就在冷风中下滩...
  • 作者:
    刊名: 人与生物圈
    发表期刊: 2012年2期
    页码:  116-121
    摘要: 亚洲象比起它在非洲的亲戚非洲象个头要小一些.区别这两种大象的最容易的方法是亚洲象的耳朵要小很多,而且只有雄性有象牙。亚洲象主要在印度、尼泊尔、斯里兰卡、缅甸,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

人与生物圈基本信息

刊名 人与生物圈 主编 王丁
曾用名 中国生物圈保护区
主办单位 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院
出版周期 双月刊 语种
chi
ISSN 1009-1661 CN 11-4408/Q
邮编 100864 电子邮箱 mabchina@163.com
电话 010-68597510 网址 www.china-mab.org
地址 北京市三里河52号

人与生物圈评价信息

人与生物圈统计分析

被引趋势
(/次)
(/年)
学科分布
研究主题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