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病学进展期刊
出版文献量(篇)
5322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31337

心血管病学进展

Advances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曾用名: 心血管病学译文

CAJSTCSTPCD

影响因子 0.9874
本刊是心血管病学专业性医学杂志,也是介绍国内和国外心血病学及有关学科最新进展的学术刊物。本刊宗旨是为发展我国医药卫生事业服务,不断提高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学术水平,以实用为主,面向临床,为临床医师服务放在首位,并为从事心血管疾病防治的科研、科学和医学院师生服务。有综述、译文(节译、文摘)讲座、述评、编译等栏目。主要读者对象为心血管临床医师及防治科研人员,以及医学院校师生教学和学习参考,... 更多
主办单位:
成都市心血管病研究所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期刊荣誉: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ISSN:
1004-3934
CN:
51-1187/R
出版周期:
月刊
邮编:
610031
地址:
四川省成都市青龙街82号
出版文献量(篇)
5322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31337
文章浏览
目录
  • 作者: 胡大一
    发表期刊: 2006年1期
    页码:  1-3
    摘要: 现阶段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治疗的适应证应当从严掌握,主要基于以下理由:⑴心房颤动的机制还未完全明了;⑵该项治疗的有效性尚存疑问;⑶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治疗总体风险和复发率仍然偏高;⑷治疗技术难以推广...
  • 作者: 马长生
    发表期刊: 2006年1期
    页码:  3-6
    摘要: 无器质性心脏病基础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作为房颤导管消融治疗的适应证已经被公认.在近期的研究中,环肺静脉前庭电学隔离术或左心房基质改良术被用于持续性/永久性房颤、伴有一定器质性心脏病基础或...
  • 作者: 杨延宗
    发表期刊: 2006年1期
    页码:  6-8
    摘要: 现阶段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治疗的方法学主要包括以下四种:⑴肺静脉节段性电学隔离;⑵环肺静脉左心房线性消融;⑶超声引导下的近肺静脉开口部心房环状消融;⑷三维标测+双肺静脉环状标测电极导管指导下的环...
  • 作者: 刘兴鹏 董建增
    发表期刊: 2006年1期
    页码:  9-12
    摘要: 现阶段关于心房颤动的维持机制的两种主要假说,即心房"多发子波折返"和"肺静脉驱动伴颤动样传导"均难以全面解释电学隔离肺静脉治疗心房颤动的机制.研究证实,在肺静脉和左心房之间具有形成折返激动的...
  • 作者: 姚焰
    发表期刊: 2006年1期
    页码:  12-15
    摘要: 器质性室性心动过速绝大多数是折返性机制.激动顺序、拖带和舒张期电位仍然有价值,而非接触式标测等新技术提供了较强大的标测手段.然而,消融的能量和效能仍然是制约成功率的主要因素.心外膜标测、盐水...
  • 作者: 朱邦社 李东野 陈清枝
    发表期刊: 2006年1期
    页码:  16-18
    摘要: 心房颤动复律后常常复发,准确预测心房颤动的复发有助于及时正确的识别高危复发患者,帮助治疗决策的制定.现就国内外在预测心房颤动复发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作者: 江洪 雷汉东
    发表期刊: 2006年1期
    页码:  19-22
    摘要: 节段性肺静脉电隔离术后心房颤动复发率较高,限制了该项技术的临床应用,现对其复发的原因与机制作一综述.
  • 作者: 陈剑飞 黄岚
    发表期刊: 2006年1期
    页码:  22-23
    摘要: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大多数房颤复律后容易反复发作,部分转为永久性房颤.积极地控制房颤,不仅在于消除患者心悸等不适症状,而且对防止血栓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近年...
  • 作者: 富路 李佳 葛海龙
    发表期刊: 2006年1期
    页码:  24-27
    摘要: 虽然心房颤动的治疗已取得很大的进展,经胸体外直流电复律仍然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心房颤动的方法,它高效、安全,近年来,为使其效率进一步提高,现就采取的一些改进措施进行综述.包括:(1)电极板的位...
  • 作者: 杨萍 郭涛
    发表期刊: 2006年1期
    页码:  27-31
    摘要: 由于缺少有效的治疗方法,不具备冠脉介入或冠脉搭桥手术指征的终末期冠心病患者的预后是不良的.因此,迫切需要找到一种非侵入性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有效疗法.尽管现在临床上还没有一种有效的药物或手术可...
  • 作者: 张运 徐峰 陈玉国
    发表期刊: 2006年1期
    页码:  31-33
    摘要: 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和心脏缺血性猝死的重要病理基础.蚀损斑块是易损斑块的重要病理类型之一,其主要特点:斑块表面大面积内皮细胞脱落和血栓形成.目前有关蚀损斑块合并血栓形成机制的...
  • 作者: 吴宗贵 田海军 黄佐
    发表期刊: 2006年1期
    页码:  34-37
    摘要: 内皮微粒(EMP)是内皮细胞在激活或凋亡状态下所释放的微小囊泡状物质,由脂质双分子层膜和膜内容物组成.在多种疾病状态下均有EMP含量升高的表现.在心血管疾病(CAD)的发生过程中,EMP通过...
  • 作者: 杨国胜 杨跃进
    发表期刊: 2006年1期
    页码:  37-40
    摘要: 有实验表明贫血经常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现.在这些患者的贫血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时,能观察到其心功能和症状明显改善.过去我们认为EPO特异性作用于造血细胞,最近的研究表明其具有几种非...
  • 作者: 李法琦 赵玉伟
    发表期刊: 2006年1期
    页码:  41-44
    摘要: 新近研究认为促红细胞生成素是一作用广泛的细胞保护剂,体内许多器官和组织包括心脏都表达促红细胞生成素及其受体,它可以减轻缺血缺氧时心肌细胞的损伤,减少心肌细胞的凋亡和促进新生血管生成,从而使其...
  • 作者: 夏豪 王薇
    发表期刊: 2006年1期
    页码:  44-47
    摘要: 随着对冠脉综合征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主要是由斑块的稳定性决定的.血红素氧合酶是血红素降解的起始酶和限速酶,能代谢血红素形成一氧化碳、游离铁和胆红素.近来研究表明血红素氧合酶...
  • 作者: 胡司淦 蔡鑫
    发表期刊: 2006年1期
    页码:  47-50
    摘要: 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破裂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密切相关,目前对易损斑块的检测有多种方法,包括有创性和无创性检测.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表面的温度与正常血管壁的温度有差异,不同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依据...
  • 作者: 张爱伦 薛丽
    发表期刊: 2006年1期
    页码:  50-52
    摘要: 尿酸是人体内嘌呤代谢的终产物,目前认为血尿酸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密切相关.现就血尿酸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作者: 李玉明 白谊涵
    发表期刊: 2006年1期
    页码:  53-56
    摘要: 血管损伤后,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以及炎症细胞可以产生多种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细胞黏附分子和蛋白水解酶,引起白细胞黏附、血小板的激活和血栓形成,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生、迁移和凋亡以及细胞外基质的...
  • 作者: 夏豪 李海洲
    发表期刊: 2006年1期
    页码:  57-59
    摘要: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目前被广泛认为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炎症反应与斑块的不稳定性密切相关.CD163作为血红蛋白特异清道夫受体,近年被研究发现可以调节血红素氧...
  • 作者: 王林华 陈明
    发表期刊: 2006年1期
    页码:  60-63
    摘要: 高血压可以导致并加重内皮功能紊乱,而内皮功能紊乱又促进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现综述高血压与内皮功能紊乱之间相互作用的病理生理机制、内皮功能的检测方法以及在高血压治疗中改善内皮功能的思路.
  • 作者: 柳志红 罗勤
    发表期刊: 2006年1期
    页码:  64-66
    摘要: 肺动脉高压是指静息时肺动脉平均压>25 mm Hg(1 mm Hg=0.133 3 kPa)或者运动时肺动脉平均压≥30 mm Hg.随着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针对细胞增生和血管重塑...
  • 作者: 富路 程丽娟
    发表期刊: 2006年1期
    页码:  67-69
    摘要: 急性心肌梗死(AMI)一直是临床关注的重症疾患之一,它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血清生化标志物凭借其特异性及敏感性,在AMI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现就国内外有关方面的实验研究报道作一综述.
  • 作者: 吴光哲 郑兴
    发表期刊: 2006年1期
    页码:  70-73
    摘要: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心肌病是年轻人和运动员疲劳后猝死的主要原因,尽管病因不完全清楚,但基因异常是肯定的.病理学特点主要是右室心肌进行性被纤维脂肪组织替代.临床表现差别也比较大,可表现无...
  • 作者: 周同甫 赵亮
    发表期刊: 2006年1期
    页码:  73-76
    摘要: 肺动脉高压的基本病理改变有三个方面:肺血管收缩、肺血管重构和肺小血管内微血栓形成.现对辛伐他汀在肺动脉高压中的研究作一综述,并对可能机理进行了推测,认为辛伐他汀在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中可能有较好...
  • 作者: 刘文卫 唐其柱
    发表期刊: 2006年1期
    页码:  76-78
    摘要: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他汀类药物除具有降脂作用外,尚具有独立于降脂作用外的多向性效应,包括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和新生内膜增生、抑制血小板聚集、抗炎作用及改善内皮功能.近来研究证明,他汀类降脂药物...
  • 作者: 傅国胜 宋筱筱 张文斌 蔡思宇
    发表期刊: 2006年1期
    页码:  79-82
    摘要: 随着他汀类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其降脂作用和各种降脂外的疗效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同时,人们也对他汀类药物和心血管事件在循证医学的关系上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系列大规模的临...
  • 作者: 余英 江洪
    发表期刊: 2006年1期
    页码:  82-85
    摘要: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在临床上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依然较高,合并有2型糖尿病的患者尤甚,再狭窄严重阻碍了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运用,罗格列酮对预防2型糖尿病患...
  • 作者: 俞杉 陈启旸
    发表期刊: 2006年1期
    页码:  85-87
    摘要: 右室双部位起搏是一种间接的双室起搏技术,操作简单,不增加安置术的风险,同时可以使心室再同步变为可能,增加心肌收缩力,改善心功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作者: 林金海 陈德伟
    发表期刊: 2006年1期
    页码:  88-90
    摘要: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是超声医学领域内新近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它将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巨大作用.现将就其在冠心病中临床应用及其发展前景等问题进行探讨.
  • 作者: 朱立光 熊康群
    发表期刊: 2006年1期
    页码:  91-94
    摘要: 现着重阐述踝/臂血压指数(ABI)异常(ABI<0.9)与外周动脉病、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之间的关系,旨在分析ABI的临床应用价值,明确动脉粥样硬化为全身性疾病,以期在临...

心血管病学进展基本信息

刊名 心血管病学进展 主编 赵聪
曾用名 心血管病学译文
主办单位 成都市心血管病研究所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主管单位 成都市卫生局
出版周期 月刊 语种
chi
ISSN 1004-3934 CN 51-1187/R
邮编 610031 电子邮箱 xxgbxjzcd@aliyum.com
电话 028-61318656,61318657 网址
地址 四川省成都市青龙街82号

心血管病学进展评价信息

期刊荣誉
1.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2. 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
3.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心血管病学进展统计分析

被引趋势
(/次)
(/年)
学科分布
研究主题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