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病学进展期刊
出版文献量(篇)
5322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31337

心血管病学进展

Advances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曾用名: 心血管病学译文

CAJSTCSTPCD

影响因子 0.9874
本刊是心血管病学专业性医学杂志,也是介绍国内和国外心血病学及有关学科最新进展的学术刊物。本刊宗旨是为发展我国医药卫生事业服务,不断提高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学术水平,以实用为主,面向临床,为临床医师服务放在首位,并为从事心血管疾病防治的科研、科学和医学院师生服务。有综述、译文(节译、文摘)讲座、述评、编译等栏目。主要读者对象为心血管临床医师及防治科研人员,以及医学院校师生教学和学习参考,... 更多
主办单位:
成都市心血管病研究所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期刊荣誉: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ISSN:
1004-3934
CN:
51-1187/R
出版周期:
月刊
邮编:
610031
地址:
四川省成都市青龙街82号
出版文献量(篇)
5322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31337
文章浏览
目录
  • 作者: 安芳
    发表期刊: 2011年2期
    页码:  205-208
    摘要: 目前在临床上利尿剂仍为心力衰竭治疗的一线药物,其可迅速减轻心力衰竭患者水钠潴留,明显缓解症状并消除水肿,但长期、大量、不恰当地使用利尿剂可以产生许多不良反应.已有研究表明长期使用利尿剂可能增...
  • 作者: 王琦光
    发表期刊: 2011年2期
    页码:  208-211
    摘要: 瓣周漏是瓣膜置换术后特有的严重并发症.溶血性贫血、瓣膜关闭不全及心功能不全是典型临床表现.既往瓣周漏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再次手术风险大,死亡率高.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和器械的研发,介入治疗...
  • 作者: 张力俨 张翠丽
    发表期刊: 2011年2期
    页码:  212-216
    摘要: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主要涉及药物和介入两个方面.及时有效的介入治疗能迅速开通阻塞的冠状动脉、挽救濒死心肌,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病死率和病残率.与介入治疗相比,强化的药物治疗方案不仅价格便宜,...
  • 作者: 刘挺榕 刘爱华 钟毅
    发表期刊: 2011年2期
    页码:  216-219
    摘要: 冠心病是一种多危险因素所致的慢性疾病,血脂异常是其最重要要危险因素.随着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发病率增加,混合性高脂血症患病率也随之增加.大量的循证医学研究证实,调脂治疗防治冠心病,首要目标是降...
  • 作者: 张亚梅
    发表期刊: 2011年2期
    页码:  220-224
    摘要: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以老年人居多,循证医学研究显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强化抗血小板治疗,心脏事件发生率会明显降低.现就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现状做一...
  • 作者: 魏子秀
    发表期刊: 2011年2期
    页码:  224-227
    摘要: 瑞舒伐他汀具有独特的临床药理特点,其降脂疗效、安全性、成本-效益比均优于其他他汀类药物,具有降脂疗效以外的"多效性",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危患者强化降脂、减少心血管事件的最佳选择,呼...
  • 作者: 张杰
    发表期刊: 2011年2期
    页码:  227-232
    摘要: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痉挛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其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亦即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过程.近年来研究证实动脉粥样...
  • 作者: 汤阳
    发表期刊: 2011年2期
    页码:  233-235
    摘要: 胱抑素C是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家族中的一员,参与机体许多生理与病理过程.以往的研究发现它是一种理想的反映肾小球滤过率变化的内源性标志物,而新近的研究发现,胱抑素C还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 作者: 王淑珍 罗俊
    发表期刊: 2011年2期
    页码:  236-238
    摘要:
  • 作者: 吉庆伟
    发表期刊: 2011年2期
    页码:  238-241
    摘要: 效应性T细胞亚群Th17是新近发现的效应性T细胞的又一亚群,因分泌细胞因子IL-17而得名.Th17通过分泌多种效应分子如白细胞介素17、17F、21和肿瘤坏死因子-α等与慢性炎症性疾病、自...
  • 作者: 周景昱 袁铭
    发表期刊: 2011年2期
    页码:  241-246
    摘要: 药物洗脱支架具有显著降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的作用,显著降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死率及减少血管急性闭塞发生.药物支架时代的支架内血栓一直是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当...
  • 作者: 钱俊
    发表期刊: 2011年2期
    页码:  246-249
    摘要: 关于心肌内注射促血管新生物质治疗缺血性心脏疾病的研究早已开展,由于其属于介入性治疗手段,所以需要影像学技术支持引导导管进入心腔,并监控注射过程.目前使用的各种影像学方法都具有其优点,但又存在...
  • 作者: 王尹曼 王晓东
    发表期刊: 2011年2期
    页码:  249-254
    摘要: 近年来,随着多项大规模临床试验的揭晓,生理性起搏的概念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在起搏模式上应用各种程控方式尽可能的减少右室起搏,鼓励自身传导.采用能尽量模拟心脏正常传导及最小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起搏...
  • 作者: 彭湖
    发表期刊: 2011年2期
    页码:  254-257
    摘要: 右心室起搏已被证实同心力衰竭、心房颤动、病死率等有密切关联,促使起搏治疗新一轮的革新.生理性起搏是近来心脏起搏器临床研究的重要方向,目前国内外主要通过优化起搏功能、选择起搏部位最小化心室起搏...
  • 作者: 范晓霞
    发表期刊: 2011年2期
    页码:  257-259
    摘要: 近年来,对于心室电风暴的认识及报道愈来愈多.其临床发病凶险,病死率高.现就近几年的报道做一综述.
  • 作者: 刘福
    发表期刊: 2011年2期
    页码:  260-262
    摘要: 窦性心律震荡是近几年提出来的心电学指标,它对心血管死亡危险的预测价值已被多项临床实验证实.窦性心律震荡主要反映了迷走神经(与交感神经平衡)的反射功能,迷走神经活性增加对心脏具有保护作用,而交...
  • 作者: 苏方成 赵新祥
    发表期刊: 2011年2期
    页码:  263-265
    摘要: 冠状动脉扩张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冠状动脉疾病,冠状动脉造影是主要的诊断手段,目前该病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有学者提出一氧化氮对血管内皮的过度刺激、炎症假说等可能参与发病.该病常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 作者: 李翠兰 梁瑞娟 胡大一
    发表期刊: 2011年2期
    页码:  266-271
    摘要: 药物引起的获得性长QT综合征中由于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引发的心脏骤停尽管罕见但却是致命的,尤其对于住院病人.现综述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即将发生心律失常的征兆、获得性长QT综...
  • 作者: 谢德
    发表期刊: 2011年2期
    页码:  272-275
    摘要: 心脏记忆作为一种心脏电生理重构现象主要表现为心脏在出现异位兴奋如心室起搏、预激综合征或者室性心动过速后产生T波方向的改变,并在恢复窦性心律后仍持续一段时间.但其产生的分子机制仍未被完全研究和...
  • 作者: 严凌
    发表期刊: 2011年2期
    页码:  276-280
    摘要: 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系我国学者陈光慧利用差异显示技术得到的一个新基因,其通过Ras-Raf-ERK/MAPK和Ras-PI3K-Akt两条信号途径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
  • 作者: 范树虹
    发表期刊: 2011年2期
    页码:  281-284
    摘要: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是一种低分子量可溶性蛋白,在心肌细胞胞浆中含量丰富.具有组织特异性,心肌损伤后血浆中H-...
  • 作者: 左耿
    发表期刊: 2011年2期
    页码:  284-287
    摘要: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与众多凋亡基因密切相关.Fas/FasL系统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关键作用,是引起细胞凋亡的主要途径之一,是直接启动细胞凋亡信号传导的系统之一.Fas/FasL系统与心肌...
  • 作者: 马宝新
    发表期刊: 2011年2期
    页码:  288-291
    摘要: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除了具有造血活性外,还具有抗凋亡等广泛的组织保护活性.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物--氨甲酰化促红细胞生成素(CEPO),不表现任何促红细胞生成活性,不能与...
  • 作者:
    发表期刊: 2011年2期
    页码:  292
    摘要:
  • 作者: 周旭 杨新春
    发表期刊: 2011年3期
    页码:  293-296
    摘要: 近期研究提示希氏-浦肯野系统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关系密切.作为左室的特殊传导组织,希氏-浦肯野系统的解剖与电生理特点,使其在正常或病理情况下易于参与折返型心律失常形成.目前资料提示浦肯野系统...
  • 作者: 刘启明
    发表期刊: 2011年3期
    页码:  297-299
    摘要: 器质性心脏病瘢痕相关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的发生主要是折返机制,目前多采用心脏三维标测系统指引下对耐受性好、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室速激动标测消融,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室速,窦性心律下基质标测、...
  • 作者: 蔡衡
    发表期刊: 2011年3期
    页码:  300-304
    摘要: 心房颤动(房颤)的发生机制,除了局灶学说和多发子波折返学说,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证实,心脏内源性自主神经系统在房颤的发生和维持中起着重要作用,针对于心脏自主神经的神经节消融为治疗房颤提供了新...
  • 作者: Sunny PO 刘兴鹏 毛俊
    发表期刊: 2011年3期
    页码:  305-307
    摘要: 心肌梗死后心脏不同区域出现不同程度的去迷走神经支配、去交感神经支配以及交感神经过度再生.这种心脏自主神经的不均一重构加重了心肌梗死后心肌的电生理异质性,导致了室性心律失常易感性增加.多种针对...
  • 作者: 华宝桐 蒲里津 郭涛
    发表期刊: 2011年3期
    页码:  308-313
    摘要:
  • 作者: 崔俊玉 谭琛
    发表期刊: 2011年3期
    页码:  314-317
    摘要: 2011年ACCF/AHA临床指南工作组根据近年临床试验的结果对目前心房颤动(房颤)的治疗指南提出重点更新建议,主要有:(1)心室率控制策略的新认识:严格还是宽松;(2)房颤抗栓的新方案和新...

心血管病学进展基本信息

刊名 心血管病学进展 主编 赵聪
曾用名 心血管病学译文
主办单位 成都市心血管病研究所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主管单位 成都市卫生局
出版周期 月刊 语种
chi
ISSN 1004-3934 CN 51-1187/R
邮编 610031 电子邮箱 xxgbxjzcd@aliyum.com
电话 028-61318656,61318657 网址
地址 四川省成都市青龙街82号

心血管病学进展评价信息

期刊荣誉
1.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2. 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
3.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心血管病学进展统计分析

被引趋势
(/次)
(/年)
学科分布
研究主题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