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地球科学)期刊
出版文献量(篇)
3517
总下载数(次)
15
总被引数(次)
110797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Scientia Sinica(Terrae)
曾用名: 中国科学D辑(11-3756/N 1006-9267 Science in China(Series D))

CSTPCD

影响因子 1.7419
《中国科学》是中国科学院主办、中国科学杂志社出版的自然科学专业性学术刊物。《中国科学》任务是反映中国自然科学各学科中的最新科研成果,以促进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中国科学》以论文形式报道中国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创造性的、高水平的和有重要意义的科研成果。 在国际学术界,《中国科学》作为代表中国最高水平的学术刊物也受到高度重视。国际上最具有权威的检索刊物SCI,多年来一直收录《中国科学》的论... 更多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
期刊荣誉:
首届国家期刊奖 
ISSN:
1674-7240
CN:
11-5842/P
出版周期:
月刊
邮编:
100717
地址:
北京东黄城根北街16号
出版文献量(篇)
3517
总下载数(次)
15
总被引数(次)
110797
文章浏览
目录
  • 作者: 孙和平 徐建桥 罗少聪
    发表期刊: 2001年9期
    页码:  719-726
    摘要: 采用不同区域分布的6台国际超导重力仪高精度重力潮汐观测资料的迭积,有效地消除了大气、海洋和台站周围环境因素引起的参数拟合的区域性系统偏差,精密确定了地球自由核章动(FCN)的共振参数.FCN...
  • 作者: 许厚泽 雷湘鄂
    发表期刊: 2001年9期
    页码:  727-734
    摘要: 地球液核自由章动(FCN)常数是比较重要的地球物理参数.Sosao等人,Wahr和Bergen等人给出了FCN常数的理论估值.Gwinn等人首先利用甚长基线干涉测量获得FCN常数的观测值,同...
  • 作者: 孙知明 杨天水 杨振宇 林爱明
    发表期刊: 2001年9期
    页码:  735-744
    摘要: 对东祁连造山带早白垩世红层进行详细的古地磁学及岩石磁学研究,系统热退磁研究结果表明:紫红色砂岩的剩磁方向可分离出2~3个磁性分量,其低温分量在地理坐标下与现今地磁场方向一致;高温特征方向主要...
  • 作者: 李惠民 梁新权 王岳军 范蔚茗 郭锋
    发表期刊: 2001年9期
    页码:  745-751
    摘要: 湘东南中生代花岗闪长质小岩体与铜多金属成矿带在时空上密切共生,主要岩性为花岗闪长(斑)岩.4个花岗闪长质岩体的单颗粒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结果精确限定了带内花岗闪长质岩体的形成年龄在172~...
  • 作者: 东营 华东 姜在兴 操应长 石油大学 资源系 邱荣华 邱隆伟 陈文学
    发表期刊: 2001年9期
    页码:  752-759
    摘要: 碱性成岩作用是指总体在碱性成岩环境下储层所经历的成岩作用历程.由于碱性地层水的作用,使得石英的显著溶蚀和长石的大规模加大成为最具特色的成岩现象,碳酸盐矿物在演化上也出现晚期碳酸盐胶结物分布较...
  • 作者: 吴锡浩 张振克 王苏民 田国强 童国榜 蒋复初 薛滨
    发表期刊: 2001年9期
    页码:  760-768
    摘要: 晚新生代黄河中游地区发育一系列独立的湖盆,其中三门湖盆发育了巨厚的三门系地层,是研究黄河中游地质环境变迁的构造-气候旋回和黄河形成演化的理想之地.对三门峡水库左岸山西省平陆境内黄底沟附近天然...
  • 作者: 孙有斌 安芷生
    发表期刊: 2001年9期
    页码:  769-776
    摘要: 通过对黄土高原灵台剖面风尘序列的容重和碳酸盐含量测定,建立了以灵台剖面为代表的最近7 Ma黄土高原风尘沉积通量变化时间序列.结果与北太平洋ODP885/886孔风尘通量记录对比表明,最近7 ...
  • 作者: 王世杰 郑乐平 黎廷宇
    发表期刊: 2001年9期
    页码:  777-782
    摘要: 利用含量和碳稳定同位素组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分别对黔中灰岩、白云岩和粘土岩上覆土层中CO2的来源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基岩上覆土壤CO2浓度相比,灰岩>白云岩>粘土岩;土层20 cm深...
  • 作者: 卫国安 张强 黄荣辉
    发表期刊: 2001年9期
    页码:  783-792
    摘要: 利用"我国西北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观测试验”,于2000年5~6月在敦煌进行的陆面过程野外观测实验加强期的观测资料,依据3种不同方法确定了干旱荒漠戈壁区地气之间动量和感热总体输送系数Cd和C...
  • 作者: 成鑫荣 汪品先 田军
    发表期刊: 2001年10期
    页码:  793-799
    摘要: 对南沙海区水深2772 m的ODP1143井上部105.08 m岩芯进行高分辨率氧同位素分析,取得MIS 1~86期即2.25 Ma以来的历史,时间分辨率约2 ka,为迄今所知的最好记录之一...
  • 作者: 周震 徐建 成鑫荣 房殿勇 汪品先 王吉良 翦知湣 赵泉鸿 黄宝琦
    发表期刊: 2001年10期
    页码:  800-807
    摘要: 通过对南海北部ODP 184航次1 148站(18°50.17.3′N,1 16°33.93′E,水深3308.3 m)1165个样品中底栖有孔虫的同位素分析,获得了24 Ma以来连续的、平...
  • 作者: 周震 徐建 成鑫荣 汪品先 王吉良 翦知湣 赵泉鸿 黄宝琦
    发表期刊: 2001年10期
    页码:  808-815
    摘要: 南海北部ODP 1148A孔(18°50.17′N,116°33.93′E,水深3308.3 m)中新世24~5 Ma底栖有孔Cibicidoides wuellerstorfi和C .ku...
  • 作者: 成鑫荣 汪品先 王吉良 赵泉鸿
    发表期刊: 2001年10期
    页码:  816-822
    摘要: 通过对南海北部大洋钻探ODP1 148站位1000余个浮游和底栖有孔虫样品进行稳定同位素分析,首次在南海将氧同位素地层学应用到距今约3 Ma前,并揭示了南海北部近6Ma以来的古海洋学变化.底...
  • 作者: C.Bühring M.Sarnthein 汪品先 王吉良 王涂霞 蔡慧梅 郑范
    发表期刊: 2001年10期
    页码:  823-827
    摘要: 南海北部陆坡ODP1144站96.49~137.6 mcd1)井段的高分辨率浮游有孔虫定量分析与δ18O测定表明末次间冰期(MIS 5.5即5 e)内发生过一次表层海水突然降温的事件,冬季水...
  • 作者: 刘颖 房殿勇 李献华 邵磊 韦刚健
    发表期刊: 2001年10期
    页码:  828-833
    摘要: 自1.05 Ma以来,发育于东沙群岛东南侧的沉积堆积体沉积速率高达49 cm/ka.尽管在不同时期其沉积速率略有改变,陆源物质中的稀土等元素含量则基本保持一致,表明本地区沉积物源区在不同时期...
  • 作者: 刘传联 成鑫荣
    发表期刊: 2001年10期
    页码:  834-839
    摘要: 位于南沙深海区的ODP1143站2.32 Ma以来沉积物中钙质超微化石极为丰富,平均每克沉积物中含16×106枚,最高可达53×106枚,最低也有0.5×106枚,超微化石堆积速率变化在 1...
  • 作者: 李保华 翦知湣
    发表期刊: 2001年10期
    页码:  840-845
    摘要: ODP184航次1143站位的浮游有孔虫组合变化反映了南沙海区近10 Ma来上部水体结构的变化.以Neogloboquadrina等为代表的深水型浮游有孔虫在中中新世晚期(约10.6~7.7...
  • 作者: 孙湘君 罗运利
    发表期刊: 2001年10期
    页码:  846-853
    摘要: ODP1144孔顶部225m柱状样的孢粉资料揭示近280 ka(即氧同位素8期(MIS8))以来,南海北部大陆架的演化历史.间冰期孢粉组合以松属为主,与该区现在情况相似.而冰期孢粉组合中则出...
  • 作者: 吴国 孙湘君 罗运利 陈怀成
    发表期刊: 2001年10期
    页码:  854-860
    摘要: 通过南海北部陆坡ODP1 144孔(20°3′N,117°25′E,水深2037 m)沉积柱状样的炭屑数量统计,结合有关花粉资料讨论了南海北部大陆及大陆架上最近3个冰期旋回中天然火的历史及其...
  • 作者: 李献华 梁细荣 王汝成 邵磊 韦刚健
    发表期刊: 2001年10期
    页码:  861-866
    摘要: ODP 1143站最上部的3层火山灰深度(mcd)分别为5.55 m(本文称之为A层)、42.66 m(B层)、48.25 m(C层),其厚度均为~2 cm.微古生物资料初步限定它们的年龄分...
  • 作者: 夏佩芬 房殿勇 王汝建 祁景玉 邵磊 陈木宏
    发表期刊: 2001年10期
    页码:  867-872
    摘要: 南海北部陆坡ODP1l48孔蛋白石沉积的研究发现,在距今约30~27.5 Ma的早、晚渐新世界线附近,放射虫、硅藻和海绵骨针丰度以及沉积物孔隙水中的H4SiO4突然增加,反映南海在这段时间有...
  • 作者: 于文辉 刘丛强 吴佳红
    发表期刊: 2001年10期
    页码:  873-880
    摘要: 实验研究了pH对REE水/粒界面配分行为的影响:氢氧化铁胶体对REE的作用在胶体形成开始以吸附为主,然后是解吸,最后是吸附/解吸趋向平衡;轻稀土元素(LREE)和重稀土元素(HREE)的吸附...
  • 作者: S.Klemplerer 张中杰 李敬卫 李英康 滕吉文 王光杰 范进义 陈赟
    发表期刊: 2001年11期
    页码:  881-888
    摘要: 根据藏北色林错-雅安多510余公里长地震剖面上纵横波特征所识别的来自于莫霍反射及壳内反射震相, 通过正演拟合解释了该纵剖面地壳纵横波速度与Poisson比结构. 研究结果显示, 雅鲁藏布江与...
  • 作者: 傅利平 吴永富 徐寄遥 王咏梅
    发表期刊: 2001年11期
    页码:  889-895
    摘要: 讨论了夏季极区中层顶区光化学加热对重力波传播不稳定的作用, 着重研究了耗散大气中湍流的黏性及扩散作用对该过程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给出了重力波不稳定的临界波长. 探讨了对不稳定有影响的各种因素...
  • 作者: 史謌 杨东全
    发表期刊: 2001年11期
    页码:  896-901
    摘要: 在沉积正旋回砂砾岩储层的探井中采集了不同岩性的典型样品. 在不同的有效覆盖压力P及孔隙流体为不同相态(气饱和、水饱和和油饱和)下测试了岩石的纵、横波速度(Vp, Vs), 分析了不同类型的孔...
  • 作者: A.K rner 刘树文 张志强 李江海 黄雄南
    发表期刊: 2001年11期
    页码:  902-910
    摘要: 构造填图及剖面研究揭示了恒山中南部"绿岩带"实为变基性岩墙群强烈剪切、构造置换的产物, 它们明显侵入于新太古代灰色片麻岩内及高压麻粒岩区. 恒山高压麻粒岩区产状平缓, 向南逐渐被产状陡立变基...
  • 作者: 乔秀夫 彭阳 李海兵 高林志
    发表期刊: 2001年11期
    页码:  911-918
    摘要: 胶辽徐淮地区下寒武统的沧浪铺阶沿郯庐断裂两侧分布. 辽东半岛的沧浪铺阶包括葛家屯组、大林子组与碱厂组(位于郯庐断裂东侧). 大林子组形成于滨海萨布哈环境, 整个岩组充满了地震灾变事件记录, ...
  • 作者: 万玉秋 徐士进 王尔康
    发表期刊: 2001年11期
    页码:  919-924
    摘要: 太湖湖区多处岛屿和半岛的晚泥盆世石英砂岩中发现造型奇特的尖劈形张性微裂隙. 微裂隙呈"人"字形组合, 成单列或多列产出. 一些"人"字形微裂隙的锐角区内侧的石英晶体已强烈非晶质化, 具有击变...
  • 作者: P.W.Reiners 周祖翼 许长海 马昌前
    发表期刊: 2001年11期
    页码:  925-937
    摘要: 区域热年代和差异冷却特性表明, 140~85 Ma大别造山带进入热窿伸展作用时期, 由此引发基底广泛熔融、北淮阳剧烈火山喷溢以及合肥盆地断陷等过程. 这次热窿事件包括强热伸展阶段(140~1...
  • 作者: D·布沙诺夫斯基 叶大年 施倪承 李哲 赫伟 马哲生
    发表期刊: 2001年11期
    页码:  938-943
    摘要: 硅酸盐的比较晶体化学研究表明, 在某些含钛(锆)的硅酸盐的晶体结构中, 有Ti-O(Zr-O)八面体和四方单锥对Si-O 四面体的功能性替代现象存在. 因此它们可以称为钛硅酸盐和锆硅酸盐. ...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基本信息

刊名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主编 孙枢
曾用名 中国科学D辑(11-3756/N 1006-9267 Science in China(Series D))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院
出版周期 月刊 语种
chi
ISSN 1674-7240 CN 11-5842/P
邮编 100717 电子邮箱 geo@scichina.org
电话 010-64015883 网址 www.scichina.com
地址 北京东黄城根北街16号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评价信息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期刊荣誉
1. 首届国家期刊奖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统计分析

被引趋势
(/次)
(/年)
学科分布
研究主题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