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期刊
出版文献量(篇)
2900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6403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Journal of National Museum of China
曾用名: 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 中国历史文物

CSSCI

影响因子 0.2148
《中国历史文物》的办刊宗旨是:坚持严谨治学和百家争鸣的科学精神,注重反映国内外中国古代史研究、考古研究和文物研究的最新成果,及时报道国内外重大考古发现,促进国内外文博界的友好交往,努力将《中国历史文物》办成高学术水准的刊物。
主办单位:
中国国家博物馆
ISSN:
2095-1639
CN:
10-1005/K
出版周期:
月刊
邮编:
100006
地址:
北京东长安街16号中国国家博物馆
出版文献量(篇)
2900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6403
文章浏览
目录
  • 作者: 李学勤
    发表期刊: 2005年1期
    页码:  4-5
    摘要: 这里要讨论的是,中国国家博物馆2003年新入藏的一件十分珍奇的商代青铜器.器作鼋即大鳖形,首尾四足伸出,颈侧及盖上插有四箭,都只外露箭羽.从制造工艺看,鼋体系一次铸成,箭为分铸,仅有尾端,嵌...
  • 作者: 朱凤瀚
    发表期刊: 2005年1期
    页码:  6-10
    摘要: 作册般鼋,是2003年中国国家博物馆征集的一件不同寻常的商晚期青铜器.器作被射入四枝箭的鳖形(封面、图版一、图版二).首至尾长21.4厘米,最宽处16厘米,通高10厘米.鳖背甲上嵌入三箭,其...
  • 作者: 王冠英
    发表期刊: 2005年1期
    页码:  11-13
    摘要: 中国国家博物馆新藏一稀见青铜龟形器,通长21.4厘米,宽16厘米,通高10厘米,重1605.6克,经研究初步称其为鼋(封面).铜鼋呈爬行状,伸头,尾左偏,四足外露,爪蹼下各有一0.7厘米高、...
  • 作者: 王晖
    发表期刊: 2005年1期
    页码:  14-18
    摘要: 作册旂尊等器中作器人之名应释"旂"而不应释"折",铭文"作册旂贶"后应释为"圣土".作册旂诸器铭文反映了西周时周王分封诸侯时的赐土礼仪制度,"圣土"强调了赐予相侯土块的神圣性,此即文献中所说...
  • 作者: 祖双喜 陈絜
    发表期刊: 2005年1期
    页码:  19-27
    摘要: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亢鼎的年代及其铭文中的疑难文字,分别做了考定与补释.并以此为线索,对周代中期金文中的"贮田"问题重新做了探讨.认为"贮田"之"贮"当读为"赎",是抵偿、相抵的意思....
  • 作者: 杨新
    发表期刊: 2005年1期
    页码:  28-32
    摘要: <婺源朱氏祖卷>保存有宋代理学家朱熹和他的祖父朱森、叔祖父朱弁、父朱松、子朱在四世五像和相关的家族史料,虽然是其后代子孙分爨时的摹本,但所记载的内容应是真实可信的,是研究朱熹生平家世难得的文...
  • 作者: 聂崇正
    发表期刊: 2005年1期
    页码:  33-37
    摘要: 意大利画家郎世宁在清朝宫廷中绘制了大量作品,题材多为纪实性绘画、人物肖像、动物和植物,风俗类绘画几乎未见.本文专门对收藏于美国斯坦福大学艺术博物馆中的<羊城夜市图>轴一画,从绘画风格到内容做...
  • 作者: 赵容俊
    发表期刊: 2005年1期
    页码:  38-52
    摘要: 本文从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学的角度,试图考释"巫"字之义,并辅以先秦的古籍文献记录,观察中国古代的巫者有何种特色.经人类学与古籍文献的互相印证,证实"巫"为将附着患者身体的鬼魅驱逐除去时使用...
  • 作者: 牛达生
    发表期刊: 2005年1期
    页码:  53-63
    摘要: 1966年,韩国庆州(古新罗都城)发现<无垢>经印本.韩国学者认为此经为古新罗印本,并以其刊印时间早于敦煌所出<金刚经>而认为是现存世界上最早雕版印本,进而推论印刷术为韩国人发明.1980年...
  • 作者: 张崇宁
    发表期刊: 2005年1期
    页码:  64-68
    摘要: 本文针对<赵氏戈铭考>一文提出商榷,从三个方面探讨太原晋国赵卿墓墓主的问题.一是晋国赵氏家族兆域以及当时族葬在人们思想中的重要性,二是墓中几件青铜戟的时代特征明显具有战国特色,三是对文中涉及...
  • 作者: 张帆
    发表期刊: 2005年1期
    页码:  69-78
    摘要: 本文就河北宣化下八里地区10余座辽末金初壁画墓中所见真容偶像,结合墓中文字资料和壁画内容,简要分析了当时民间丧葬习俗和观念,并探讨了这种由多文化杂合而产生的特殊现象及其时代背景.
  • 作者: 安家瑗
    发表期刊: 2005年1期
    页码:  79-85
    摘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古人类学和旧石器时代考古学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本文简约回顾了这两方面的主要发现和重要的研究成果,同时对近年来国际上有关人类起源的一些争论和研究的新进展进行了介...
  • 作者: 杨小林
    发表期刊: 2005年1期
    页码:  86-97
    摘要: 作册般鼋是中国国家博物馆新征集文物.保护前经X光探伤检测发现器物背部有4行铭文.为了将文物的面貌如实还原,以分析检测为基础,运用了局部锈蚀软化、机械除锈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器物进行科学保护.
  • 作者: 吴荣曾
    发表期刊: 2005年2期
    页码:  4-7
    摘要: 香港大屿山白芒晋墓出土一枚五铢厌胜钱,因古墓出土厌胜钱极少,故弥足珍贵.经对其图形分析,并结合传世厌胜钱及相关记载进行比较,本文认为白芒五铢虽出土于晋墓,但其本身年代应为东汉.
  • 作者: 吴良宝
    发表期刊: 2005年2期
    页码:  8-13
    摘要: 平肩空首布中原被误释为"塞"的"(几土)"字,应读为"幾".幾在今河南南乐县北.该币是春秋晚期卫国的铸币;旧释为"阴安"或"安阴"的魏国桥形布面文,应改释为"(阝安)阴",与战国魏兵"三十三...
  • 作者: 刘浦江
    发表期刊: 2005年2期
    页码:  14-20
    摘要: 关于金代银铤上常见的"使司"戳记,学界有不同解释.或谓"使司"是检验戳记,此类银铤的性质是称量货币;或谓"使司"银铤是转运司或盐使司的税银.本文认为,"使司"系盐使司之外其它诸使司的通称,凡...
  • 作者: 王芳
    发表期刊: 2005年2期
    页码:  21-25
    摘要: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有荷兰马剑银币、西班牙银币、墨西哥鹰洋、美国银元、英国银元5种西洋银币.明清时期,西洋银币涌入中国.出现这种情形与当时国内需要白银又产银不多,而西方国家随着新航路的发现,源源...
  • 作者: 史金波
    发表期刊: 2005年2期
    页码:  26-40
    摘要: 西夏是多民族王朝,除主体民族党项族(番族)外,还有汉、吐蕃,回鹘以及契丹、女真等民族.西夏文物从人物形象、服饰、生产、生活、文字、科技、丧葬等方面都反映出多民族的特点,以及各民族间的交流与融...
  • 作者: 杨桂梅
    发表期刊: 2005年2期
    页码:  41-45
    摘要: 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地处中西文化交流的丝绸之路上,在与中原地区长期往来的基础上发展起了既有汉文化特点,又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手工业,较重要的手工业部门有陶瓷业、造纸和印刷业、冶炼和金属制造业等.
  • 作者: 郑万耕
    发表期刊: 2005年2期
    页码:  46-50
    摘要: 本文通过对楚简本、帛书本和通行本<周易>的比较以及传统文献的相互印证,对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简<周易>的<豫>卦、<无妄>卦、<蹇>卦、<井>卦、<渐>卦、<涣>卦的六条爻辞,做了初步释读,意...
  • 作者: 杨宗兵
    发表期刊: 2005年2期
    页码:  51-57,76
    摘要: 经比较,里耶秦简和张家山汉简县之"守"、"丞"、"守丞"的职权范围和职责内容不同;查历史文献有关记载与里耶秦简所记官制实际大相径庭;从里耶秦简本身文例分析:县之"守"、"丞"、"守丞"互见、...
  • 作者: 朱红林 陈恩林
    发表期刊: 2005年2期
    页码:  58-63
    摘要: 本文以张家山汉简<具律>的记载为基础,结合云梦秦简、居延汉简、敦煌汉简(包括悬泉汉简)以及唐律中的相关记载,认为"证不言请(情)"律是汉代<具律>中一条应用非常广泛的律文,并廓清了"满三日而...
  • 作者: 连劭名
    发表期刊: 2005年2期
    页码:  64-71,88
    摘要: 张家山汉简中<盖庐>一文系通过吴王阖闾与伍子胥君臣二人的对话,记述兵阴阳家的学说.本文从<盖庐>与黄帝家言、阴阳五行、实战理论、古代刑法四个方面对其文字内容进行了考述.
  • 作者: 汪桂海
    发表期刊: 2005年2期
    页码:  72-76
    摘要: 社与社祭是汉代人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传世文献有零星的记载.上世纪以来西北出土的汉简中保留了一些资料,十分珍贵.本文根据居延、敦煌汉简中的社与社祭资料,对汉代屯戍组织中社的设立、社祭时间、主祭...
  • 作者: 刘颖林 韩顺发
    发表期刊: 2005年2期
    页码:  77-81
    摘要: 故宫博物馆收藏的宝笈三编本<清明上河图>是一幅举世闻名的绘画杰作,它不仅是一件艺术瑰宝,而且也是重要的历史人文画卷.从建筑、服饰、人物、动物、植被、交通、风俗、河流、科技方面考察,每一个细节...
  • 作者: 宋后楣 王木南
    发表期刊: 2005年2期
    页码:  82-84
    摘要: 本文利用仅存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馆的藏画<岁寒清白图>,勾勒出明初墨梅画家徐敬的生平与画家技法的历史渊源,从而使明初两种画梅风格的形成,有一个明确的分水岭.
  • 作者: 左耀琨
    发表期刊: 2005年2期
    页码:  85-88
    摘要: 一位著名的文学家把翻译工作称为"金子做的桥",一道道金灿灿的桥梁把不同的文化联系起来.这真是个美丽而又贴切的比喻,可是造桥者的辛劳局外人是很难知晓的.文博领域中的外来词语就是件常常让翻译人员...
  • 作者: 杨伯达
    发表期刊: 2005年3期
    页码:  4-17
    摘要: 20世纪初章鸿钊先生对汉代至北宋的翡翠流传进行了初步考证.本文对新出土的史前和清初的翡翠进行鉴定与研究,未发现汉朝之前翡翠已传入中国的证据,从而澄清了史前流传说之误;同时依据文献档案,就宋及...
  • 作者: 梁云
    发表期刊: 2005年3期
    页码:  18-26
    摘要: 西周高级贵族墓中的大型玉圭(或戈)是象征身份地位的瑞信;中小型墓出土石圭比例偏低,且尺寸较小,是仿制上层社会玉圭的明器,有企求后世高爵厚禄的意义.东周时期关中和三晋两周墓葬出土石圭比较普遍,...
  • 作者: 古方
    发表期刊: 2005年3期
    页码:  27-32
    摘要: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佩玉制度不存.曹魏时期,侍中王粲复作玉佩,这套玉佩便成为魏晋乃至隋唐时期广为流行的玉佩式样.玉佩件有蝙蝠形、飞碟形、梯形、半圆形玉佩、半璧形玉璜、带穿孔的玉环以及玉珠等,...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基本信息

刊名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主编 吕章申
曾用名 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 中国历史文物
主办单位 中国国家博物馆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出版周期 月刊 语种
chi
ISSN 2095-1639 CN 10-1005/K
邮编 100006 电子邮箱 guankan@chnmuseum.cn
电话 010-65119503 65119505 网址
地址 北京东长安街16号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评价信息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统计分析

被引趋势
(/次)
(/年)
学科分布
研究主题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