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期刊
出版文献量(篇)
2900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6403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Journal of National Museum of China
曾用名: 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 中国历史文物

CSSCI

影响因子 0.2148
《中国历史文物》的办刊宗旨是:坚持严谨治学和百家争鸣的科学精神,注重反映国内外中国古代史研究、考古研究和文物研究的最新成果,及时报道国内外重大考古发现,促进国内外文博界的友好交往,努力将《中国历史文物》办成高学术水准的刊物。
主办单位:
中国国家博物馆
ISSN:
2095-1639
CN:
10-1005/K
出版周期:
月刊
邮编:
100006
地址:
北京东长安街16号中国国家博物馆
出版文献量(篇)
2900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6403
文章浏览
目录
  • 作者: 张燕
    发表期刊: 2006年3期
    页码:  23-27
    摘要: 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宋、辽、金时期的北方剔花瓷器,其厚重的胎体和粗犷的纹饰与南方瓷器的青绿温润、胎体轻薄呈现截然不同的风格.本文对剔花瓷器在北方地区长期流行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从工艺上将其分...
  • 作者: 王俪阎
    发表期刊: 2006年3期
    页码:  28-33
    摘要: 明代程君房所制墨传世很少.本文以<程氏墨苑>为基础,对程墨墨品、题识特征、落款习惯等进行归纳总结,并对传世的几锭程墨进行对比、分析,探索同一墨品形成差异的原因.
  • 作者: 黄可佳
    发表期刊: 2006年3期
    页码:  34-44,88
    摘要: 本文对姜寨遗址一期墓地的1 51座墓葬进行了统计分析.作者认为,整个墓地以及三个区的墓主人在性别和年龄构成、随葬品数量和组合等方面都表现出一些特点和差异;在某种程度上,当时的习俗和社会制度可...
  • 作者: 白国红
    发表期刊: 2006年3期
    页码:  45-51
    摘要: 本文通过对太原金胜村赵简子墓随葬器物的考察,比勘先秦文献中的相关史实,得出春秋晚期各项礼制均已发生变化,赵简子墓葬之规格符合其"卿"身份的结论.说明在赵简子时赵氏势力虽然蒸蒸日上,但仍处于蓄...
  • 作者: 于振波
    发表期刊: 2006年3期
    页码:  52-54
    摘要: 秦代县的长官称"县令",不仅为传世文献所记载,也为简牍等考古资料所证实.传统说法不宜轻易否定.
  • 作者: 陈治国
    发表期刊: 2006年3期
    页码:  55-60
    摘要: 通过与睡虎地秦简、张家山汉简的相互参照和分析,本文认为里耶秦简中县的"守"、"丞"和"守丞"含义不同,它们分别为代理县令、县丞和代理县丞;而迁陵县和阳陵县频繁更换县的代理官员的原因是:(一)...
  • 作者: 张传汉
    发表期刊: 2006年3期
    页码:  60
    摘要: <中国历史文物>2005年第2期刊载杨宗兵先生<里耶秦简释义商榷>,引用<二年律令>称"……若丞缺,令一尉为守丞,皆得断狱、谳狱",并认定:"汉代丞、守丞的职责是断狱、谳狱."杨宗兵先生所引...
  • 作者: 郝春文
    发表期刊: 2006年3期
    页码:  61-65
    摘要: 敦煌斯1164号文书正面、背面都有文字,本文通过考察文书内容和其物质形态包括英藏敦煌文献标号、盖章惯例等,确认现收录此文书的诸种文献都将正、背两面次序弄颠倒了;同时探讨了文书的性质、名称等.
  • 作者: 刘进宝
    发表期刊: 2006年3期
    页码:  66-72
    摘要: 归义军时期,民户土地的所有权主要是通过请射、卖买和对换而变动的,土地过户的法律标志就是"户状".从敦煌文书可知,"户状"并不是每年制定或改写.为了使占有土地与承担赋役相一致,在两次制定或改写...
  • 作者: 程义
    发表期刊: 2006年3期
    页码:  73-80
    摘要: 官印是研究职官变迁、行政区划及地理沿革的重要资料,在古代史研究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同时也是书法篆刻艺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近代以前,对印章的研究多由金石学家或篆刻家来完成,因...
  • 作者:
    发表期刊: 2006年3期
    页码:  80
    摘要:
  • 作者: 闫庆联
    发表期刊: 2006年3期
    页码:  81-88
    摘要: 如何对青铜文物进行更好的保护,研究发现性能优越的封护材料是文物保护界关注的问题.我们通过对Parylene膜层性能的研究并与其它常用涂层材料分析比对,认为使用Parylene涂敷技术对青铜文...
  • 作者: 沈睿文
    发表期刊: 2006年4期
    页码:  4-17,图版一,图版二,图版三
    摘要: 北朝统治者在实行汉文化统治策略的同时,在其内部仍实行鲜卑族的烧物葬.安伽、康业等粟特贵族因为宦于北朝,其丧葬制度亦被鲜卑化.安伽墓的火焚缘于与烧物葬相似的突厥烧葬仪式;而安伽等石椁墓和围屏石...
  • 作者: 后晓荣 陈晓飞
    发表期刊: 2006年4期
    页码:  18-23,图版四,图版五
    摘要: 汉代壁画墓是汉代墓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了解汉代社会和绘画艺术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关中地区目前所发现两汉壁画墓的考古发掘资料,结合史实,探讨关中地区的两汉壁画墓的性质特点、历史地位等相关问题...
  • 作者: 黄厚明
    发表期刊: 2006年4期
    页码:  24-34
    摘要: 鸟崇拜是中国上古时期普遍存在并产生广泛影响的一种人文现象,其鸟化宇宙观对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塑造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本文以中国上古时期崇鸟观念的地理文化重心--东南沿海地区良渚文化鸟形玉器为研...
  • 作者: 颜海英
    发表期刊: 2006年4期
    页码:  35-40,图版八,封二
    摘要: 本文对国家博物馆收藏的一批古埃及文物及仿制品(3具彩绘木棺,40多块石碑)进行考证,释读其象形文字铭文.作者认为这批收藏品是端方购买并仿制的,大部分原件和仿制品都没有发表,年代跨度有3000...
  • 作者: 王义康
    发表期刊: 2006年4期
    页码:  41-50
    摘要: 南北朝隋唐时期,我国文献记载中的金银钱,西亚、中亚的强势货币--东罗马金币、萨珊银币应是主要成分.二者作为流通货币,其范围主要限于雍州、太原一线以西至新疆等地,新疆地区及西北内迁民族当中使用...
  • 作者: 席育英
    发表期刊: 2006年4期
    页码:  51-53,67,图版六,图版七
    摘要: 本文对中国国家博物馆新征集的铜钱树进行介绍,并将此铜钱树与其他地区出土的铜钱树做了对比研究.
  • 作者: 李零
    发表期刊: 2006年4期
    页码:  54-67
    摘要: 上博楚简<周易>是出土发现最早的<周易>,对<周易>的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是作者根据最初整理上博楚简的原稿,给学生讲课写作的阅读材料.不但对已发表的简文释文和校读进行了全面修订,重新分析...
  • 作者: 王焕林
    发表期刊: 2006年4期
    页码:  68-71,87
    摘要: 里耶秦简是21世纪重大的考古发现,其学术价值足以与敦煌文献、甲骨卜辞媲美.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湘西里耶秦简选释>对已经公开发表的30余枚简牍进行了文字隶定、标点注释.本文正其误、补其缺,提...
  • 作者: 刘金华
    发表期刊: 2006年4期
    页码:  72-77
    摘要: 本文分析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简牍>中的奴婢廪食粟出入簿和河堤简,就其整理、注释方面存在的问题做了一些补充、修正.
  • 作者: 戴立强
    发表期刊: 2006年4期
    页码:  78-80
    摘要: 明代以来的<铁网珊瑚>、<孙氏书画钞>、<式古堂书画汇考>均著录有<清明上河图>.结合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清明上河图>,对此三种著录比照验证,知<铁网珊瑚>之著录最可靠.
  • 作者: 刘舜强
    发表期刊: 2006年4期
    页码:  81-87
    摘要: 日本的书画装潢受古代中国、朝鲜的文化影响,在7世纪随着写经事业的盛行而产生.此后,受佛教文化及宋文化的影响不断发展,随着日本美术的本土化,其书画装潢形成了以佛教美术为中心的美术工艺,在经过中...
  • 作者: 董清
    发表期刊: 2006年4期
    页码:  88,封三
    摘要: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有一幅清代晚期的<怡红夜宴图>(封三).绘制者不详.纸本、设色,纵87、横231.5厘米,系根据小说<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死金丹独艳理亲丧"中的"寿怡红群芳...
  • 作者: 李学勤
    发表期刊: 2006年5期
    页码:  4-5,12
    摘要: 最近在国家博物馆展出的子龙大鼎,通耳高103厘米,口径80厘米,在商代的青铜圆鼎中是最大的.鼎不仅形体庞伟,而且铸作精细,保存良好,确系可与后母戊大方鼎比美的重器.
  • 作者: 陈佩芬
    发表期刊: 2006年5期
    页码:  6-7
    摘要: 子龙鼎原为日本企业家千石唯司氏收藏,2004年6月应收藏家邀请,随马承源先生去他兵库住所,曾在客厅外见过此鼎.当时是着地存放,由于光线较暗,只感觉此鼎很大,并见到"子龙"两字铭文.
  • 作者: 朱凤瀚
    发表期刊: 2006年5期
    页码:  8-10
    摘要: 子龙鼎(封面)其形作圆腹,平底微圜.双耳略外撇,耳外部有双沟槽.三足根部与底部略粗,中间稍细,已近于蹄足;足根部饰有兽首(实即所谓"简省形饕餮纹",有首无身),其鼻梁部作扉棱状,双角尖部外侈...
  • 作者: 郝本性
    发表期刊: 2006年5期
    页码:  11-12
    摘要: 新收回的子龙大圆鼎,通高103厘米,口径80厘米.鼎身呈圆盆形,耳稍外侈,下腹微鼓,足近马蹄形,腹饰兽面纹与夔龙纹花纹带,足饰兽面纹.此鼎可以与下列6件鼎做比较:
  • 作者: 吴镇烽
    发表期刊: 2006年5期
    页码:  13
    摘要: 子龙鼎是笔者近年来所见的商周青铜器中最好、最具有历史价值的1件青铜艺术品.该鼎高大峻挺,颇有气势.通高103、口径80厘米,重230公斤.通体厚重,其形作圆腹,底部微圜,口内敛,折沿方唇,向...
  • 作者: 高至喜
    发表期刊: 2006年5期
    页码:  14
    摘要: 今年4月,商代子龙大铜鼎由国家征集入藏,并已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公开展出.7月上旬,笔者出差北京,有幸在国家博物馆目睹了她那高大、雄伟的风采.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基本信息

刊名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主编 吕章申
曾用名 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 中国历史文物
主办单位 中国国家博物馆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出版周期 月刊 语种
chi
ISSN 2095-1639 CN 10-1005/K
邮编 100006 电子邮箱 guankan@chnmuseum.cn
电话 010-65119503 65119505 网址
地址 北京东长安街16号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评价信息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统计分析

被引趋势
(/次)
(/年)
学科分布
研究主题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