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期刊
出版文献量(篇)
2900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6403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Journal of National Museum of China
曾用名: 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 中国历史文物

CSSCI

影响因子 0.2148
《中国历史文物》的办刊宗旨是:坚持严谨治学和百家争鸣的科学精神,注重反映国内外中国古代史研究、考古研究和文物研究的最新成果,及时报道国内外重大考古发现,促进国内外文博界的友好交往,努力将《中国历史文物》办成高学术水准的刊物。
主办单位:
中国国家博物馆
ISSN:
2095-1639
CN:
10-1005/K
出版周期:
月刊
邮编:
100006
地址:
北京东长安街16号中国国家博物馆
出版文献量(篇)
2900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6403
文章浏览
目录
  • 作者: 张忠培
    发表期刊: 2009年1期
    页码:  4-8
    摘要: 二里头文化是夏文化,"东下冯类型"则是由三里桥文化经过其后裔发展起来的一支独立的考古学文化.二里岗H9:36陶鬲存在的年代纵跨先商晚期和早商早期,是先商时期最晚的鬲的形态,同时也是早商时期最...
  • 作者: 陈旭
    发表期刊: 2009年1期
    页码:  9-16
    摘要: 探寻早期夏文化,应从考古学文化研究入手.二里头文化与河南龙山文化是两种不同性质的考古学文化,后者未进入文明时代,不是夏文化. "新砦期"当属二里头一期文化偏早阶段.将二里头文化的发展、影响与...
  • 作者: 张天恩
    发表期刊: 2009年1期
    页码:  17-24
    摘要: 本文的研究表明关中东部夏代早期考古学文化具有独特的面貌,与当地年代较早的客省座二期文化、时代相当的齐家文化、二里头文化等有一些相似之处,亦有一定的差别,故有必要正式命名为"东龙山文化";并可...
  • 作者: 李维明
    发表期刊: 2009年1期
    页码:  25-36
    摘要: 二里头遗址二里头文化一期遗存以超大的面积和具有礼仪性质的文化内涵标示其独尊地位.虽然有迹象显示其主要文化因素可在当地河南龙山文化中寻源,但两者的差异表明文化性质有别.测年专家依据一种考古学文...
  • 作者: 韩建业
    发表期刊: 2009年1期
    页码:  37-47
    摘要: 二里头青铜文明是在具有兼容并蓄特征的中原文化基础之上,接受西方文化的间接影响而兴起.二里头文化的形成以西进的新砦类型为基础,又融合了洛阳盆地附近部分土著因素和柬颈圆腹花边罐等齐家文化因素,二...
  • 作者: 刘余力 周建亚 潘付生
    发表期刊: 2009年1期
    页码:  48-50
    摘要: 高陵君弩机为战国秦昭王时期器物.高陵君曾封于高陵、彭、邓等地.高陵即今陕西省高陵县,彭在今甘肃省东部镇原县一带,邓在今河南省郾城县一带.该弩机的发现,为研究战国时期秦国历史、地理、文字等提供...
  • 作者: 苏奎
    发表期刊: 2009年1期
    页码:  51-57
    摘要: 跃进村人马陶灯是通过正式考古发掘出土的罕见、经典艺术品.它的出土对于鉴别国内外博物馆所藏相似陶灯的真伪,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过对比目前所收集到的陶灯材料,发现它们之间有较多的相似性,从而推...
  • 作者: 万钧
    发表期刊: 2009年1期
    页码:  58-65
    摘要: 康熙青花不仅色调鲜明,层次多变,而且装饰题材丰富;最突出的是人物纹,画面中更多注入了现实元素,表现当时的民间生活.本文对康熙青花人物纹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 作者:
    发表期刊: 2009年1期
    页码:  65
    摘要:
  • 作者: 葛英会
    发表期刊: 2009年1期
    页码:  66-68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认为,殷卜辞中应当隶写为 ,即夏字.这个与殷人高祖并卜,并祭的大神祗,乃是指夏后氏大禹.
  • 作者: 刘杰
    发表期刊: 2009年1期
    页码:  69-70
    摘要: <文物>2007年第11期刊载的<安徽六安战国晚期墓发掘简报>介绍了一件有铭铜鼎.本文结合文中照片和字形,对鼎铭摹本及释文略作补正,并推断该鼎所在墓葬虽有楚文化性质,但鼎上文字当为秦铭.
  • 作者: 岳青 徐怡涛 赵晓梅
    发表期刊: 2009年1期
    页码:  71-79,88
    摘要: 中国古建筑在屋顶形式上的南北方差异十分明显:北方建筑采用官式做法,屋角起翘平缓,建筑造型沉稳大气;以江南建筑为代表的南方建筑则翼角高耸,建筑造型轻盈灵动.本文通过对南北方现存实例的分析,对中...
  • 作者: 杨小召
    发表期刊: 2009年1期
    页码:  80-88
    摘要: 西周时期的祖先称谓制度沿着两条线发展:一是以周人为中心,一是以殷遗民为中心.周人的祖先称谓虽源自商人,却形成了不同于商人的祖先称谓制度;商人的祖先称谓经过西周早期和中期的发展演变,至西周后期...
  • 作者: 邹衡
    发表期刊: 2009年2期
    页码:  4-7
    摘要: 一 我大半辈子都在同考古学打交道,至今已整50年了. 在念大学以前,我根本不知道考古学为何物,经过长时期的磨练,居然同考古学结成了终身伴侣,注下了深厚的情谊.我热爱考古学,执著于考古学,...
  • 作者: 郑光
    发表期刊: 2009年2期
    页码:  8-11
    摘要: 著名考古学家邹衡先生仙逝三周年了,这三年里,邹衡先生的音容笑貌无时不浮现在我的面前.面对当今现实,不能不油然生出许多思念和感慨.
  • 作者: 李零
    发表期刊: 2009年2期
    页码:  12-20
    摘要: 本文重点讨论湖南省博物馆收藏的四幅早期帛画,即陈家大山帛画、子弹库帛画、马王堆一号墓帛画和马王堆三号墓帛画.它们都出土于湖南长沙,两件是战国楚墓出土,两件是西汉墓出土.作者目验原物,与其他早...
  • 作者: 杨琳
    发表期刊: 2009年2期
    页码:  21-33
    摘要: 化生与摩侯罗作为儿童形像,最早出现在唐代,一直绵延至近世.它们与古汉语、民俗、宗教、文学、艺术、考古等都有密切关系,涉及面很广,弄清它们的功用、特点及来龙去脉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和价值.自上世纪...
  • 作者: 李翎
    发表期刊: 2009年2期
    页码:  34-41
    摘要: 在西藏西部的寺院壁画中,出现一种所谓"哺乳太子"图,这种题材在佛传绘画中通常并不出现,其表现传统则与西域流行的鬼子母图像有着内在样式上的联系.本文尝试通过西藏西部与新疆地区在文化上的联系,分...
  • 作者: 丁鹏勃
    发表期刊: 2009年2期
    页码:  42-49
    摘要: 本文结合考古出土物、传世品与文献,考证了凤、凰、鸾纹的渊源和区别,以及明人对瓷器上凤类纹饰的命名规则,并以此规则为依据对御窑瓷器上的风纹进行了分类研究.
  • 作者: 吴镇烽
    发表期刊: 2009年2期
    页码:  50-55
    摘要: 新发现的鲍子鼎是一件齐国望族鲍氏与郑国公族联姻的陪嫁礼器.此鼎的造型与光绪十八年(1892年)河北易县出土的齐侯鼎、1956年山东省临淄县姚王村出土的国子鼎非常接近;所饰蟠螭纹和铭文字体也常...
  • 作者: 梁云
    发表期刊: 2009年2期
    页码:  56-58,79
    摘要: 加拿大苏氏藏秦昭王七年戈铭记载了当时左丞相奂和右丞相殳,其中奂就是<史记·秦本纪>中的庶长奂.可补史料之阙.
  • 作者: 田伟
    发表期刊: 2009年2期
    页码:  59-67
    摘要: 本文将两周时期的积石积炭墓分为积石墓、积炭墓与积石积炭墓,进而在每一类下划分小类,并结合时间、地域进行系统分析与研究.作者认为,相对于积石墓的墓主等级参差不齐而言,积炭墓与积石积炭墓的墓主身...
  • 作者: 刘照建
    发表期刊: 2009年2期
    页码:  68-71
    摘要: 在河南保安山二号汉墓的前庭、前室,后室发现的三个凹槽,并不是象征墓主人迎送宾客的踏道和接待宾客、宴饮的生活场所--堂;而是在修筑墓葬过程中,修墓者为排除积水而特意开凿的排水池.
  • 作者: 罗火金
    发表期刊: 2009年2期
    页码:  72-79
    摘要: 2007年,焦作市中站区后辛庄村民在迁移祖茔时,发现了一座五代后周时期的土洞单室墓,出土青石质墓志铭一合.墓主人卢价,是我国五代时期重要的历史人物.墓志详细记载了卢价的籍贯、历官和家世情况等...
  • 作者: 夏寒
    发表期刊: 2009年2期
    页码:  80-88
    摘要: 北京朝阳区新出土的明代怀柔伯施聚夫妇、施鉴墓志不仅记载了施氏家族谱系,而且涉及明初军户制度、武职晋迁、 "世券"等诸多问题,又与靖难之役、夺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相关.可补文献之阙,史料价值颇...
  • 26. 图版
    作者:
    发表期刊: 2009年2期
    页码:  89-96,封2,封3
    摘要:
  • 作者: 信立祥
    发表期刊: 2009年3期
    页码:  4-6
    摘要: 日月如梭,转眼间,考古学的一代宗师俞伟超先生已经离开我们五年多了.面对当今中国考古学界的沉寂,我更加怀念敬爱的导师俞伟超先生.
  • 作者: 王睿 罗泰
    发表期刊: 2009年3期
    页码:  7-18
    摘要: 第一次见到俞伟超教授是1980年,当时我是北京大学的留学生,他讲授战国秦汉考古学.他有一种多见于政治家和演员身上的魅力,时而生动、时而深沉的语调中带有一点优雅的南方口音,情绪激昂之时会伴以夸...
  • 作者: 王建新
    发表期刊: 2009年3期
    页码:  19-21
    摘要: 我第一次见到俞先生是在1983年,那时我作为西北大学考古专业的教师,在北京大学考古专业进修,俞先生是我的指导老师.听先生的课,在我的一生中都是难忘的记忆.当他把考古学的知识用哲学的思维讲授给...
  • 作者: 崔剑峰 成小林 戴向明 王金霞 郝少康
    发表期刊: 2009年3期
    页码:  22-32
    摘要: 本文作者对山西垣曲盆地新石器及早期青铜时代的陶器进行了主量、微量和痕量元素的测定,并采用统计学方法(主成分分析PCA)对测量数据进行整理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山西垣曲盆地各个不同时期的陶器群...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基本信息

刊名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主编 吕章申
曾用名 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 中国历史文物
主办单位 中国国家博物馆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出版周期 月刊 语种
chi
ISSN 2095-1639 CN 10-1005/K
邮编 100006 电子邮箱 guankan@chnmuseum.cn
电话 010-65119503 65119505 网址
地址 北京东长安街16号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评价信息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统计分析

被引趋势
(/次)
(/年)
学科分布
研究主题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