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史论丛期刊
出版文献量(篇)
1012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436

中华文史论丛

ZHONGHUA WENSHI LUNCONG

CSSCI

影响因子 0.2883
主办单位:
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古籍出版社
ISSN:
1002-0039
CN:
31-1984/K
出版周期:
季刊
邮编:
200020
地址:
上海市瑞金二路272号
出版文献量(篇)
1012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436
文章浏览
目录
  • 作者: 陳得芝
    刊名: 中华文史论丛
    发表期刊: 2010年1期
    页码:  1-34
    摘要: 成吉思汗墓地所在是歷史-考古學界長期探究的問題.依據可信的漢、蒙文和波斯文史料,成吉思汗及其繼承者(元諸帝)的葬地在不兒罕山(肯特山)南、克魯倫河上游北的"起輦谷"(即<元朝秘史>所記"古連...
  • 作者: 蕭啟慶
    刊名: 中华文史论丛
    发表期刊: 2010年1期
    页码:  35-58
    摘要: 本文為筆者元代多族士人圈形成研究的一環.筆者認為:元代中期一個多族士入圈業已形成.各族士人之間具有密切的社會網絡與文化互動.科舉中的師生舆同年關係即為社會網絡的一環,亦為文化互動的基礎.本文...
  • 作者: 周良霄
    刊名: 中华文史论丛
    发表期刊: 2010年1期
    页码:  59-113
    摘要: 題記:明修<元史>無<部族表>.其後錢大昕作<元史氏族表>二卷.屠寄<蒙兀兒史記>有<蒙兀氏族表>、<色目氏族表>各二卷之作;柯劭忞<新元史>有<氏族表>二卷之作,用力皆在詳少數部族之世次,...
  • 作者: 程少軒
    刊名: 中华文史论丛
    发表期刊: 2010年1期
    页码:  114
    摘要: <說苑·辨物>"晉平公出畋"條有"鵲食猬,猬食鵔 ,鵔食豹.豹食駮,馼食虎"之語."鵔 "古書常見,如<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揜翡翠,射鵔."裴駰集解引<漢書音義>曰:"鵔 ,鳥,似鳳也....
  • 作者: 蕭馳
    刊名: 中华文史论丛
    发表期刊: 2010年1期
    页码:  115-167
    摘要: 本文强調陶淵明對中國詩歌的貢獻在創造出足以輝耀整個傳統的新美典.文章提出陶氏的社會理想接近"秦漢之際新儒家",故其對力田和個體生命的態度與孔孟扦格.而陶詩美感的源泉,則在與此生命態度相關的"...
  • 作者: 李梅訓
    刊名: 中华文史论丛
    发表期刊: 2010年1期
    页码:  168
    摘要: 孔廣林,字叢伯,號幼髯,清代經學家、戲曲作家.關於其出生時間,流傳多訛;卒年則語焉不詳.今整理讖緯佚文,發現<通德遺書所見録·後記>(清光緒十六年山東書局刻本)所有記載.
  • 作者: 李洲良
    刊名: 中华文史论丛
    发表期刊: 2010年1期
    页码:  169-207
    摘要: "春秋筆法"是中國小說敘事學的基本特徵.這不僅表現在小說敘述者、敘事視角層面,小說修辭技巧層面,更表現在小說敘事結構層面.本文旨在從小說敘事結構層面探討作家在小說整體構思上如何通過"筆則筆、...
  • 作者: 張旭東
    刊名: 中华文史论丛
    发表期刊: 2010年1期
    页码:  208
    摘要: <漢學師承記>卷三言及錢大昕猶子錢坫,坫著<史記注>,臨終托於松筠曰:"坫疾不起矣.三十年精力,盡於此書,惟明公憐之,勿使蠟以覆車焉."漆永祥箋釋:"近藤(光男)注:'此語當有出處,未詳.'...
  • 作者: 曾禮軍
    刊名: 中华文史论丛
    发表期刊: 2010年1期
    页码:  209-225
    摘要: "離恨天"是一個深受佛教"天"影響而又完全中國化的文學意象."離恨天"一詞最早出現在元曲中,爾後出現在<西遊記>及其相關的系列小說中.其大量出現是在清代的言情小說中,尤其是"紅樓"系列小說....
  • 作者: 張旭東
    刊名: 中华文史论丛
    发表期刊: 2010年1期
    页码:  226
    摘要: 古人當有物以潔齒,然向未見對牙刷之記載.恐寡聞孤陋,常不敢言及.後與穆儔前輩談,亦久存此疑,今乃敢言之. <遼會要>卷七<方伎>之<雜録>(頁321)引周宗岐<遼代植毛牙刷考>云:"一九五...
  • 作者: 劉立志
    刊名: 中华文史论丛
    发表期刊: 2010年1期
    页码:  227-251
    摘要: 先秦兩漢文獻徵引大量逸詩,漢代學者有所認定,較之後人更為嚴謹;徵引逸詩有合引方式;引用逸詩文字語句或異於<詩經>,但不能據此否定其逸詩性質;孔子删詩說不能被否定.
  • 作者: 王培軍
    刊名: 中华文史论丛
    发表期刊: 2010年1期
    页码:  252
    摘要: 董說<西游補>第二回<西方路幻出新唐绿玉殿風華天子>,有松蘿道人云:"驪山壽短,只有二千年."或笑道:"他有二千年也够了."道士又云:"只嫌他不渾成些:土木驪山二百年,口舌驪山四百年,楮墨驪...
  • 作者: 湯志鈞
    刊名: 中华文史论丛
    发表期刊: 2010年1期
    页码:  253-274
    摘要: 梁啟超、章太炎論述清代經學流派,以常州今文學派與吴派、皖派並列.章太炎宗古文,與梁啟超不同,但雙方也有共同點.梁啟超、章太炎在1902年論修史,談學派,互相商榷,因為都想從中國歷史中尋找救國...
  • 作者: 陳蘇鎮
    刊名: 中华文史论丛
    发表期刊: 2010年1期
    页码:  275-311
    摘要: 新莽末年,饑民群聚,劫掠求生,進而形成大規模農民暴動.舂陵宗室趁機發起復漢運動,同緑林諸將一道建立了更始政權,並一度得到天下豪傑的響應.但更始君臣暴虐無能,很快失去民心,葬送了人心思漢的形勢...
  • 作者: 祝總斌
    刊名: 中华文史论丛
    发表期刊: 2010年1期
    页码:  313-320
    摘要: 太學生"三萬餘人"之記載其所以可疑,是因為在當時種種落後的社會物質條件下,對這一龐大人数,大學是绝對無法容納、管理和進行經學傳授的.特别是大學經過考試每年至多百人得以出仕,"三萬餘人"之出仕...
  • 作者: 王子今
    刊名: 中华文史论丛
    发表期刊: 2010年1期
    页码:  321-329
    摘要: 長沙東牌樓簡可見"津卒"稱謂.這種以"卒"標示的身份特徵值得研究者注意.同一批简中有稱"津史"者."津卒"應與"津史"存在某種關聯.與"津卒"類同的"車卒"、"漕卒"、"棹卒"、"郵卒"、"...
  • 作者: 楊振紅
    刊名: 中华文史论丛
    发表期刊: 2010年1期
    页码:  331-362
    摘要: 本文利用張家山漢簡和里耶秦簡等新出簡牘材料,當試重新解構秦漢時期的徭役兵役體系.秦漢時期的徭役兵役制度以丁中制為基礎,制定了兩種起役年齡標準--十五歲和"傳"年.十五歲以上未傳者和皖老,相當...
  • 作者: 陳侃理
    刊名: 中华文史论丛
    发表期刊: 2010年1期
    页码:  363-380
    摘要: 筆者比對傳世文獻,綴合銀雀山漢簡<迎四時>殘篇,發現其與<皇覽>所引禮書,是相同内容文獻在不同時代的傳本.然而,兩者在目録學分類上卻分别被歸入陰陽書和儒書.這不僅是文獻本身在思想學術體系中的...
  • 作者: 曾維華 鄒維一
    刊名: 中华文史论丛
    发表期刊: 2010年1期
    页码:  381-388
    摘要: 關於西漢武帝時名臣汲黯的卒年,現今一些重要的工具書大多認為是公元前112年,即漢武帝元鼎五年.也有少數認為是公元前122年,即漢武帝元狩元年.本文考證,上述二說不確,汲黯當卒於公元前109年...
  • 作者:
    刊名: 中华文史论丛
    发表期刊: 2010年1期
    页码:  389-399
    摘要:
  • 作者: 張國剛
    刊名: 中华文史论丛
    发表期刊: 2010年2期
    页码:  1-51
    摘要: 唐代的農村家庭是一個典型的生產單位和經濟單位.本文通過對於農家的土地占有和糧食產量等資料的考證,討論當時農民家庭的基本收入、消費和生產成本,試圖給出唐代農家經濟生活的大致輪廓.作為比較的參照...
  • 作者:
    刊名: 中华文史论丛
    发表期刊: 2010年2期
    页码:  52,114,178,258,286,342,364
    摘要:
  • 作者: 吴麗娱
    刊名: 中华文史论丛
    发表期刊: 2010年2期
    页码:  53-113
    摘要: 狀有奏狀、申狀.申狀在唐朝政務運行中是不可或缺的環節.敦煌吐魯番文書中可見申狀的多種類型,其寫法也發生着變化,乃至與禮儀書狀有分有合.對其形式和性質的再分析有助於我們對唐代地方機構政務運轉情...
  • 作者: 劉進寶
    刊名: 中华文史论丛
    发表期刊: 2010年2期
    页码:  115-122
    摘要: 在中古時期的吐魯番,田土的種類中有"部田"、"常田"等.但何为"部田",學术界則衆説紛紜,莫衷一是.本文認为,部田可能與水利灌溉的关係最为密切,因为吐魯番主要靠天山的雪水灌溉,土地的好壤取决...
  • 作者: 朱溢
    刊名: 中华文史论丛
    发表期刊: 2010年2期
    页码:  123-160
    摘要: 自先秦以来,在宗廟祭祀方面,"天子七廟"是人们普遍接受的觀念.但是,就七廟的構成,卻是衆説紛纭,其中最有影響力的是鄭玄和王肅的解釋,兩者有很大的不同.鄭玄模式和王肅模式的天子七廟引發了激烈的...
  • 作者: 劉嘯
    刊名: 中华文史论丛
    发表期刊: 2010年2期
    页码:  161-177
    摘要: "玄武門事變"是唐初政治史上的一件大事.过去的研究多注重於李建成、李元吉與李世民之间的政治門爭,唐高祖對於兩個集圑的態度等問題.本文試图從一個新的角度--即對"事變"時李世民的職權作探討.以...
  • 作者: 孫華
    刊名: 中华文史论丛
    发表期刊: 2010年2期
    页码:  179-192
    摘要: 唐代宗寳應元年(762),南詔王閣羅鳯向西南征服尋傅,威懾驃國,在這個过程中,閣羅鳯"刊森通道,造舟为梁",首次開通了真正意義上的"滇印道",因而纔有貞元宰相賈耽關於滇印路程的記載.过去因受...
  • 作者: 胡海桐 胡阿祥
    刊名: 中华文史论丛
    发表期刊: 2010年2期
    页码:  193-212
    摘要: 韓愈晚年是否服食硫黄以及為何服食硫黄,是韓愈生平研究與品格評價中仍無定說的關鍵問題.以韓愈自述的"足弱不能步"、張籍的<祭退之>詩、白居易的<思舊>詩與隋唐相關醫籍相比對,韓愈確實服食了硫黄...
  • 作者: 蔡瑜
    刊名: 中华文史论丛
    发表期刊: 2010年2期
    页码:  213-257
    摘要: 陶淵明所體現的"自然"是建立在人的"關係性"本質上,以田園為場域,所開展出的"人境自然";"對話"則是陶淵明基於人境關係表陳存在體驗的自然傾向.他的"對話"反映了三個向度的多重主題:一是空間...
  • 作者: 金卿東
    刊名: 中华文史论丛
    发表期刊: 2010年2期
    页码:  259-285
    摘要: 唱和行為不僅僅在同時代的文人之間進行,而且亦可由後代文人和答前代文人的作品來完成,這就稱作"追和",也是韓國古代文人與唐人文學交流的特殊方式.韓國古代文人透過追和中國前代文人,得以建立一種時...

中华文史论丛基本信息

刊名 中华文史论丛 主编
曾用名
主办单位 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古籍出版社  主管单位
出版周期 季刊 语种
chi
ISSN 1002-0039 CN 31-1984/K
邮编 200020 电子邮箱
电话 021-54650155 网址
地址 上海市瑞金二路272号

中华文史论丛评价信息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华文史论丛统计分析

被引趋势
(/次)
(/年)
学科分布
研究主题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