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出版新技术应用与公共服务实验室”在京成立 推进新技术在学术出版行业应用赋能

<p><img src="https://ppimage-1254460674.cos.ap-nanjing.myqcloud.com//news_picture/c3c04519d3db66fabda47e86cde9effe" style="max-width:100%;" contenteditable="false"/></p><p>5月18日,“学术出版新技术应用与公共服务实验室”成立发布会暨第一次学术座谈会在京举行,实验室由中国期刊协会发起,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北京钛学术智汇科技有限公司作为联合发起单位。中国期刊协会副会长、中宣部传媒监管局原局长李军,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魏均民,北京钛学术智汇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温文,以及中科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副理事长张薇等学术期刊出版界代表出席发布会。中国期刊协会数字期刊分会秘书长谭海燕主持会议。</p><p>据悉,“学术出版新技术应用与公共服务实验室”成立的初衷,意在发挥中国期刊协会的桥梁作用,嫁接行业领先的新技术企业和实际需求的期刊学术出版业界,探索新技术在学术出版产业链中内容生产、版权保护、传播、交易等多个环节的创新应用,用新技术赋能期刊业、为期刊学术出版业界服务。</p><p>作为实验室主任,李军在致辞中表示,如何定位这个实验室,需要在实验室成员之间达成共识。</p><p>李军提出,实验室首先要认真总结行业经验。报刊业的转型发展今年已走到了第八个年头,积累了不少经验。其中有四个最为突出的经验。一是报刊业厘清了一条转型升级的思路,读者变用户、阅读变分享。二是厘清了一条逻辑,报刊业二次销售模式已经延续了350年,如今走到了三次售卖模式,一卖发行,二卖广告,三卖服务。三是摸清了一条路子,找到了一条共同的转型升级道路,即线上做影响力、线下做收入。四是认清了一个方向,转型升级朝着垂直媒体、平台媒体、指数媒体、智慧媒体的方向发展。</p><p>其次,李军认为实验室的第二个功能是做好创新引领。中国报刊业经过8年的媒体融合发展,依然存在发展快慢不平衡、南北不平衡、东西不平衡,经验多复制难,转型难、变现更难,枷锁套在自己脖子上、钥匙在别人手里等问题。“但好在我们一些成熟经验和成熟的路径可以走,有很多样本、案例资源可以去分析和研究。”</p><p>第三,实验室要坚持问题导向。在报刊业的转型升级中,最大的短板是技术,关键技术受制于人是最大的隐患。李军提出,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和课题设置要注重问题导向。</p><p>第四,实验室要推动模式创新。警惕对技术过于迟钝和对技术超级敏感两种倾向,在推动生产模式、传播模式等各方面创新中要强调技术适配。</p><p>第五,落实差异化发展,国家新闻出版署主管的实验室有几十个,实验室要差异化才能生存。</p><p>第六,实验室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关起门来搞研究注定要失败。</p><p>第七,李军对实验室成员提出要求,要俯下身子多学习。</p><p>实验室副主任魏均民表示,实验室的成立体现了中国期刊协会在科技、学术出版领域的一次探索,将发挥巨大的引领作用。“这些年中国科技期刊的各种利好,无论是从政策引导,还是资金扶持以及评价体系的改革等,都带动了各类期刊的学术组织力、人才凝聚力、创新引领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显著提高。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愿意与中国期刊协会一道,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新兴技术,以饱满的热情开创新的融合出版新业态,为读者和用户提供更多的服务。”</p><p>北京钛学术智汇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实验室联合发起单位,也是平台的主要技术开发者,作为实验室副主任,温文介绍了实验室关于推进新技术在学术出版行业应用公共服务的基本设想和平台的整体框架。实验室的技术优势表现在高效的大数据处理技术、前沿的区块链解决方案、精准的深度学习及NLP算法能力、丰富的文献处理和分析经验四个方面。“希望新技术可以为我们的学术出版赋能,能够提升整个学术出版的水平和影响力,放大内容价值,促进学术出版的健康有序发展,打造一个让刊社用户、作者、技术供应商、服务商等全行业全产业链共同成长的生态平台。”</p><p>当天,“学术出版新技术应用与公共服务实验室”还举行了成立后的第一次学术座谈会,与会专家围绕实验室建设及技术平台基础框架等展开讨论,提出了一些问题和建议。同时,实验室还举行了首批示范合作伙伴及特聘专家授牌仪式,几十家学术出版机构及相关领域专家获得了授牌。&nbsp;</p><p><img src="https://ppimage-1254460674.cos.ap-nanjing.myqcloud.com//news_picture/f215a2813e98d20922d230189714f75f" style="max-width:100%;" contenteditable="false"/></p><p><img src="https://ppimage-1254460674.cos.ap-nanjing.myqcloud.com//news_picture/d89137a1946f0c3479629826d6880453" style="max-width:100%;" contenteditable="false"/></p>
21世纪 居业 21世纪商业评论 癌变·畸变·突变 安防科技 鞍钢技术 安徽电力 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安徽地质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安徽化工 安徽工程大学学报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安徽建筑 安徽建筑大学学报 安徽科技 安徽科技与企业 安徽林业 安徽林业科技 安徽农学通报 现代农业科技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安徽体育科技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安徽文献研究集刊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安徽冶金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安徽医学 安徽医药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安家 生物资源 21世纪 居业 21世纪商业评论 癌变·畸变·突变 安防科技 鞍钢技术 安徽电力 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安徽地质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安徽化工 安徽工程大学学报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安徽建筑 安徽建筑大学学报 安徽科技 安徽科技与企业 安徽林业 安徽林业科技 安徽农学通报 现代农业科技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安徽体育科技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安徽文献研究集刊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安徽冶金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安徽医学 安徽医药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安家 生物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