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对解释远距离大震低频前兆地电信号的几种可能模型作了系统的分析。首先研究“线性”模型,这种模型有的是由震源体中电流偶极子产生的稳定电场,有的是是由震源体内前兆应变产生的静态形变场,它们都可线性地引起电极附近的流动电势效应。在前一种情况下,只有具备非常有利的条件,才会导致电场在超过100km处大于10mV/km,而且震源区的导演不能超过每公里几伏。它确实需要一个可能是由与非流体静力储层(孔隙压差达10
推荐文章
大地电磁地震前兆初步分析系统
大地电磁测深
视电阻率
地震前兆
分析系统
倾斜扰动--一种可能的有效地震前兆
地震前兆
倾斜扰动
应变扰动
云南地区
基于贝叶斯核主成分分析的远距离地形标记方法
地形标记
移动机器人
自主导航
核主成分分析
腾冲地电场震前的前兆异常分析
多极距地电场观测
地震前兆异常
腾冲地电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地震远距离地电前兆的可能性
来源期刊 世界地震译丛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地震前兆 地电异常 震源 可能性
年,卷(期) 1994,(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9-72
页数 14页 分类号 P315.7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柳百琪 3 0 0.0 0.0
2 Berna.,P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地震前兆
地电异常
震源
可能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
双月刊
2096-8957
10-1702/P
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大学南路5号
出版文献量(篇)
1847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