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村公村母扮村村,屐齿双移四柱均;高脚相看身有半,要知原不是长人。"这是一首咏高跷的竹枝词。每逢新春佳节,高跷这一古老的艺术,总以其欢快的节奏、夸张的表演及热烈的场面,给城乡人民增添节日的欢乐气氛。表演者双脚缚上长约1~3尺木制跷棍,化妆成各种人物形象载歌载舞。一般有主角或引路人,在队伍中表演高难动作。高跷的历史可谓久远。《列子·说符》中曾记载了兰子踩跷扔剑的故事。相传,它源出我国南方水乡古时,劳动人民下水田插秧,为避免水蛇伤害,别出心裁地在腿上缚一截木棍,使腿部高出水面。后来,农家人为庆贺丰收,把木棍加高,表演起边走边跳的舞蹈戏文,世代沿袭下来。还有一个趣闻:宋神宗被
推荐文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闲话“高跷”
来源期刊 杂技与魔术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屐齿 农家人 高难动作 说符 人物形象 尺木 知原 三打白骨精 技巧动作 单腿跳
年,卷(期) 1994,(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8-18
页数 1页 分类号 J828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屐齿
农家人
高难动作
说符
人物形象
尺木
知原
三打白骨精
技巧动作
单腿跳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杂技与魔术
双月刊
1003-630X
11-1184/J
大16开
北京朝阳区北沙滩1号院32号楼“中国文艺
2-350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490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44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