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一、目的意义"麦—稻—稻"三熟制主体种植制度,自七十年代中后期大面积应用于生产以来,为粮食总量的稳步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近年来,随着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从事纯农业的劳动力逐年减少,种粮兼业户和种粮大户相应增加,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劳动力缺乏。为追求经济效益,传统的精耕细作农业技术和多熟制因化工多,成本高,产投比低,效益欠佳,而难以得到广泛应用,出现耕作粗放,熟制减少的不良现象。这种现象顺其发展,势必导致粮地复
推荐文章
浅谈麦烟薯三熟制套种高效栽培技术
麦烟薯
三熟
套种
栽培技术
江淮稻–麦两熟种植制度对气候变暖的适应
稻–麦两熟
增温特征
物候特征
积温生产效率
“稻-稻-油”三熟制生产模式探讨
稻-稻-油
三熟制
机械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麦—稻—稻三熟制高产省工高效种植制度模式初探
来源期刊 杭州农业与科技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种植制度 三熟制 积极作用 产投比 共同特点 大麦 高产 小麦 经济效益 抛秧
年,卷(期) hznyykj_1998,(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7-48
页数 2页 分类号 S512.1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何庆富 2 0 0.0 0.0
2 徐浩荡 1 0 0.0 0.0
3 超家浩 1 0 0.0 0.0
4 裘林加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种植制度
三熟制
积极作用
产投比
共同特点
大麦
高产
小麦
经济效益
抛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杭州农业与科技
双月刊
大16开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转塘街道洙泗路261号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581
总下载数(次)
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