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乳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好坏均与微血管活性密切相关。反映微血管活性的指标是微血管密度(MVD)以及调节血管形成的各种调节因子,包括形成因子和抑制因子。目前检测微血管活性的方法包括免疫组方法和生物化学方法。对微血管活性的研究,将为预防乳癌的发生、治疗乳癌方案的选择以及预测预后提供依据。
推荐文章
膀胱移行细胞癌中微血管密度检测的临床意义
膀胱肿瘤
免疫组化
微血管密度
基于Canny边缘检测和外观特征的微血管瘤检测方法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微血管瘤
Canny算子
区域填充
VEGF、bFGF表达和微血管密度检测在难治性胃溃疡中的意义
胃溃疡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微血管减压术中面 听神经和小脑的保护及意义
微血管减压
并发症
小脑的保护
听神经保护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乳癌中微血管活性检测的意义
来源期刊 学科
关键词 血管形成 微血管密度 乳腺癌
年,卷(期) 1998,(6) 所属期刊栏目 文献综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44-347
页数 4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issn.1000-6877.1998.06.111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血管形成
微血管密度
乳腺癌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国际外科学杂志
月刊
1673-4203
11-5396/R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95号
2-606
197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312
总下载数(次)
18
总被引数(次)
1436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