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评价微血管密度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预后意义.[方法]石蜡切片、HE染色、及CD34免疫组化方法,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率分析及生存曲线的绘制,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率的比较,用Cox比例风险模型、Wald检验进行各预后因素分析.[结果]将患者按微血管密度(MVD)以均数47为界分为两组,两组生存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86).MVD<47组生存率高于MVD≥47组.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微血管密度、与肺癌患者术后的生存时间有关.其对肺癌患者生存时间影响由大到小为临床分期、淋巴转移、微血管密度(P值分别为0.001、0.031、0.03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中微血管密度与肺癌患者临床预后显著相关,提示用CD34作标记物检测非小细胞肺癌中的MVD可以作为判断肺癌患者临床预后的重要指标.
推荐文章
IL-33、肿瘤微血管密度及淋巴管密度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对预后的影响
非小细胞肺癌
白介素-33
微血管密度
淋巴管密度
预后
LKB1蛋白表达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预后意义研究
LKB1蛋白
癌,非小细胞肺
基因
预后
环氧合酶-2对非小细胞肺癌血管生成及预后的影响
环氧合酶-2
非小细胞肺癌
血管生成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非小细胞肺癌中微血管密度和血小板凝集素1表达的研究
非小细胞肺癌
血小板凝集素1
微血管密度
免疫组织化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微血管密度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预后意义
来源期刊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组化 微血管密度 临床预后
年,卷(期) 2006,(z1)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9-41
页数 3页 分类号 R734.2
字数 301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672-3554.2006.z1.01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熊利华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胸心外科 41 189 9.0 11.0
2 张惠忠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胸心外科 67 473 12.0 17.0
3 廖洪映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胸心外科 40 219 8.0 12.0
4 祝曙光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胸心外科 6 22 3.0 4.0
5 邵建永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病理科 23 298 10.0 1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6)
共引文献  (92)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9)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8(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组化
微血管密度
临床预后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双月刊
1672-3554
44-1575/R
大16开
广州市中山二路74号
46-141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645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30237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