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作为作家,史铁生在回答“人为什么写作”这一问题时,曾不止一次三分幽默七分认真地说:“为了不至于自杀。”(《史铁生作品集》第二集第407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以下只注卷数及页码)他这样回答当然与他的自身经历有关。21岁那年他两腿瘫痪,曾一度丧失生存的勇气,很想自杀。但终于没有自杀而是顽强地活了下来。活下来就要考虑为什么要活,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也就是说需要寻找生存的根据,以作为活下去的支撑点。这就是他开始写作的动因。一经深入思考,史铁生就发现,为什么活的问题
推荐文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写作意义:为生存寻找理由
来源期刊 写作:中学版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史铁生 科学出版社 生存 写作意义 理由 通俗文学 自杀 作家 中国社会 人本问题
年,卷(期) 1998,(7)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8
页数 3页 分类号 H15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胡山林 37 144 7.0 1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史铁生
科学出版社
生存
写作意义
理由
通俗文学
自杀
作家
中国社会
人本问题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写作:中
月刊
1002-7343
42-1088/H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珞珈山
38-395
出版文献量(篇)
10735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