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回顾二十年改革历程,差不多在整个八十年代,由于上海地方财政与中央的结算关系仍然实行“统收统支”办法,地方政府缺乏财力,难以营造出“小气候”,因此,上海国有企业改革仅仅停留在一般试点和“跟随”进度的层面上,难有大的起色。尤其是“强政府.弱企业”的行为习惯存在,企业主动进取的积极性相对不足,处于“体制内”难以“突围”。但是,在这一阶段,大量的非国有企业在“体制外”成长起来,形成与国有企业相竞争的局面。上海国有企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产品对国内市场占有率几近20%的优势逐渐消失,至1992年,降至大约7—8%的水平,处于守势和退势的不利地位。进入九十年代以后,特别是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1992年)以后,上海被推向中国经济改革的前沿,以浦东开发为契机,结合对上海城市功能的重新定位,上海国有企业改革的力度加大,迅速进入快车道,取得较为明显的“后发优势”。
推荐文章
国企改革的类型及成果分析
企业改革类型分析;
成果分析;
发展路径分析
实现"两个转换"推进国企改革
产权
转换
国企改革
浅谈国企改革中土地资产的处置
国企
改革
土地资产
处置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国企改革的进程、成果和难点
来源期刊 上海改革 学科 经济
关键词 上海 国有企业改革 体制 “后发优势” 国企改革 非国有企业 中国经济 八十年 海地 南巡讲话
年,卷(期) 1998,(7)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4-27
页数 4页 分类号 F127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晖明 复旦大学企业研究所 97 1016 12.0 3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上海
国有企业改革
体制
“后发优势”
国企改革
非国有企业
中国经济
八十年
海地
南巡讲话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上海改革
月刊
1005-9105
31-1536/F
上海威海路128号701室
出版文献量(篇)
3411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