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油汽吸收分离回收技术的研究开发首要工作在于筛选合适的吸收剂.考察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吸收剂.初选的8种吸收剂的吸收率都大于95%,吸收过程中的热效应不太明显而可以忽略.从自身损耗率、安全性(导电性、危险等级)、流动性能等方面综合考虑,自制吸收剂ABS-2及进口吸收剂ABS-1为较理想吸收剂,值得推广应用.吸收剂的解吸应以真空解吸为主,辅以适当的加热解吸.影响吸收剂解吸效果的参数(条件)有解吸真空度、解吸温度、解吸时间等.解吸真空度越大越好并不宜低于93.3 kPa.适宜的解吸温度为(64±2)℃,解吸时间不宜低于60 min.这样,该吸收剂可长期循环使用.
推荐文章
蒸发油汽吸收回收技术的研究(Ⅱ)--小型试验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油汽吸收回收
吸收效果
影响因素
最佳试验条件
正交试验设计
三种硫化氢吸收剂吸收效率对比及碘酸钾体系吸收条件优化研究
气体
吸收
优化
硫化氢
吸收效率
碘酸钾
离子液体-水复配吸收剂捕获CO2性能
功能化离子液体
复配水基吸收剂
超重力场
碳捕获
铁氧体吸收剂粉体的煅烧工艺研究
铁氧体吸收剂粉体
煅烧工艺
复数磁导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蒸发油汽吸收回收技术的研究(Ⅰ)--吸收剂筛选与吸收解吸试验
来源期刊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油汽吸收回收 吸收剂 筛选 解吸条件
年,卷(期) 1999,(2) 所属期刊栏目 化工机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3-68
页数 分类号 TE85|X7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6-396X.1999.02.01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黄维秋 6 171 5.0 6.0
2 高锡祺 3 62 3.0 3.0
3 赵书华 4 85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4)
同被引文献  (19)
二级引证文献  (189)
198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199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6(12)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9)
2007(12)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8)
2008(1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09(2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3)
2010(1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1(1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2(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3(1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4(2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7)
2015(1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6(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7(1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18(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9(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油汽吸收回收
吸收剂
筛选
解吸条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双月刊
1006-396X
21-1345/TE
大16开
辽宁省抚顺市望花区丹东路西段1号
8-267
198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213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1363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