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油汽吸收分离操作及其效果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利用拟水平正交设计方法安排试验并考察各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吸收质、吸收剂、进气流量对综合吸收率ηR及吸收剂流量QL的评分指标y有显著的影响,吸收质、吸收剂对其影响较大.进口油汽浓度虽对y的影响不显著,但对分指标ηR和QL的影响分别为高度显著和较显著的.吸收剂ABS-1、ABS-2的吸收效果相当且远好于煤油、轻柴油.最佳的试验条件(工艺参数)为用吸收剂ABS-1来吸收油汽体积分数为50%、流量为180 mL/min的油气混合气.另外,从ABS-1、ABS-2的对比吸收试验来看,除进一步说明吸收剂ABS-1与ABS-2的吸收效果相当外,还认为试验中ABS-1、ABS-2的用量低于国外同类回收装置的相应值.
推荐文章
川芎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工艺影响因素研究
川芎挥发油
溶解度
含水量
β-环糊精包合
运用优化的正交试验方法分析蒸汽吞吐汽窜影响因素
蒸汽吞吐
汽窜因素
正交试验
数值模拟
蒸发混相驱提高挥发油采收率影响因素数值模拟分析
渗透率
非均质
蒸发
混相驱
提高采收率
油气藏
数值模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蒸发油汽吸收回收技术的研究(Ⅱ)--小型试验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期刊 石油化工高等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油汽吸收回收 吸收效果 影响因素 最佳试验条件 正交试验设计
年,卷(期) 1999,(3) 所属期刊栏目 化工机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2-57
页数 分类号 TE85|X7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6-396X.1999.03.01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黄维秋 6 171 5.0 6.0
2 高锡祺 3 62 3.0 3.0
3 赵书华 4 85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4)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1)
同被引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316)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5(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6(17)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07(11)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9)
2008(2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1)
2009(2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8)
2010(1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1(2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0)
2012(1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13(2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0)
2014(3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8)
2015(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1)
2016(2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7)
2017(3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3)
2018(1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19(1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20(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油汽吸收回收
吸收效果
影响因素
最佳试验条件
正交试验设计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双月刊
1006-396X
21-1345/TE
大16开
辽宁省抚顺市望花区丹东路西段1号
8-267
198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213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1363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