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苏北榴辉岩经历5期以上变质变形作用,其中至少有两期以上为高压变质变形作用,p-t轨迹呈顺时针方向旋转.榴辉岩形成后,随着地体的反弹、推覆,于印支期末迅速回返到中地壳,再经燕山期-喜山期区域隆升和拉伸折返,最终剥露于现代侵蚀面.苏胶造山带至少经历了晋宁期、印支期和燕山期3次以上的造陆或造山运动.
推荐文章
喜马拉雅造山带中段麻粒岩构造侵位过程中变质变形演化
变质变形
麻粒岩
构造侵位
造山带
喜马拉雅
大别山榴辉岩退变质多硅白云母及地
多硅白云母
榴辉岩
地质压力计
大别山
华中超高压变质带中榴辉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超高压变质带
榴辉岩
稀土地球化学
华中地区
鲁东造山带榴辉岩变质作用特征及其动力学机制
鲁东造山带
榴辉岩
动力学机制
板块俯冲碰撞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苏北榴辉岩变质变形模式与苏胶造山带的隆升机制
来源期刊 中国区域地质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苏北 榴辉岩 变质变形模式 造山作用
年,卷(期) 1999,(2) 所属期刊栏目 专题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2-167
页数 6页 分类号 P542.2
字数 593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2552.1999.02.0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樊金涛 1 8 1.0 1.0
2 程振香 1 8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76)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2(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3(1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04(1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05(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06(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07(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08(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6(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苏北
榴辉岩
变质变形模式
造山作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质通报
月刊
1671-2552
11-4648/P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45号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地质通报》编辑部
2-767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630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7090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