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于印支-早燕山期发生陆-陆碰撞时,使造山带南部的下扬子地区成为前陆变形带.下扬子前陆变形带上,大致以长江为界,北部的逆冲推覆构造系统为向南运动,南部的逆冲推覆构造系统为向北运动,总体呈两套对冲的逆冲推覆构造系统.长江以北前陆变形的动力来自华北与扬子板块沿大别-胶南造山带的碰撞,长江以南前陆变形的动力来自沿江南隆起带的板内造山.
推荐文章
流体构造动力学及其研究现状与进展
流体
构造
构造动力学
流体构造动力学
岩石圈热-流变结构与大陆动力学
大陆岩石圈
横向非均质性
热-流变学结构
大陆动力学
扬子陆块差异构造变形对海相地层成烃演化的控制
扬子陆块
成烃演化
构造变形
成藏流体源
海相地层
中生代-新生代
烃源岩
关键构造变革期
下扬子北缘前陆盆地构造变形样式
伸展变形
冲断褶皱变形
拆离滑脱变形
构造变形样式
构造几何学模式
前陆盆地
下扬子北缘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下扬子地区前陆变形构造格局及其动力学机制
来源期刊 中国区域地质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前陆变形 逆冲推覆构造 下扬子地区
年,卷(期) 1999,(1) 所属期刊栏目 问题讨论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3-79
页数 7页 分类号 P542.4
字数 513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2552.1999.01.01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国生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 79 3291 29.0 57.0
2 李双应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 91 1365 22.0 33.0
3 朱光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 147 4810 40.0 65.0
4 徐嘉炜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 4 496 3.0 4.0
5 虞培玉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前陆变形
逆冲推覆构造
下扬子地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质通报
月刊
1671-2552
11-4648/P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45号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地质通报》编辑部
2-767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630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7090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