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对位取代苯酚葡萄糖甙类化合物结构与活性关系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了强烈抑制端粒酶活性的化合物.此类化合物经西德PE-1710型红外光谱仪测得红外光谱吸收表明,其C-O键、葡萄糖吡喃环及笨环的吸收呈现明显的红外光谱特征,即随化合物电负性的规律性变化,其红外光谱吸收也呈现规律性变化.此外,进一步讨论了C1-H核磁共振位移与葡萄糖吡喃环红外吸收峰的关系.迄今尚未发现类似的研究报道.
推荐文章
5-取代吲哚类化合物的合成
5-取代吲哚
吲哚
中间体
合成
综述
混合菌降解氯苯酚类化合物
混合菌
对氯苯酚
微生物降解
降解动力学
新型2-C-丙酮基吡喃葡萄糖基三唑类化合物的合成
2-C-丙酮基吡喃葡萄糖
三唑类化合物
碘化亚铜
PEG-400
合成
1,3,5-三取代六氢均三嗪类化合物的合成
有机合成
含能材料
1,3,5-三取代六氢均三嗪
三聚甲醛
有机腈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对位取代苯酚葡萄糖氧甙类化合物红外光谱特征
来源期刊 郑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对位取代苯酚 葡萄糖甙 红外光谱
年,卷(期) 1999,(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1-43
页数 3页 分类号 O621.15
字数 148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6833.1999.04.01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宏民 郑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187 1555 21.0 31.0
2 张霞 3 9 2.0 3.0
3 李雯 郑州工业大学化工学院 2 18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对位取代苯酚
葡萄糖甙
红外光谱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双月刊
1671-6833
41-1339/T
大16开
河南省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
36-232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118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2181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