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太行山北段金矿研究表明,金的成矿物质主要来自深源,部分萃取自迁移途中的围岩.成矿具有明显的成矿集中期和集中区,这种时间、空间分布特征与地幔热柱多级演化密切相关.含金的深源流体随地幔热柱多级演化向上迁移,当其迁移到幔枝(变质核杂岩)外围主拆离滑脱带及其上盘裂隙扩容带时,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使其聚集沉淀成矿,并可表现出斑岩脉型、隐爆角砾岩型、大脉型、网脉型等多种矿石类型为一体的系列成矿.硫、铅、氢、氧等同位素测定值亦表明含金流体主要来自深源,其上升过程中有部分壳源流体和大气降水混入,因此,构造变形是成矿控矿的主导因素.本文还进一步探讨了构造成矿控矿作用,归纳出了成矿模式.
推荐文章
盆地流体与铀成矿作用
盆地流体
流体类型
流体特征
铀成矿作用
试论岩浆流体成矿作用
岩浆流体
斑岩型铜矿
浅成低温热液
成矿作用
苏丹共和国哈马迪金矿成矿规律及成矿作用
韧性剪切带
石英脉
成矿作用
成矿模式
哈马迪金矿
太行山北段阜平幔枝构造成矿作用研究
幔枝构造
成矿作用
成矿模式
太行山北段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太行山北段深源流体与金矿成矿作用
来源期刊 矿床地质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深源流体 成矿作用 成矿模式 太行山
年,卷(期) 1999,(1) 所属期刊栏目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3-90
页数 8页 分类号 P5
字数 569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258-7106.1999.01.0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牛树银 94 1078 19.0 27.0
2 孙爱群 64 830 17.0 26.0
3 王礼胜 19 116 6.0 10.0
4 李瑞 1 4 1.0 1.0
5 罗殿文 1 4 1.0 1.0
6 陈华山 1 4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27)
二级引证文献  (11)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2(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深源流体
成矿作用
成矿模式
太行山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矿床地质
双月刊
0258-7106
11-1965/P
大16开
北京西城区百万庄路26号
82-459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853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53501
论文1v1指导